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感染科建立于1956年,是重庆市儿童法定传染性疾病的定点收治科室,现为西南地区较大的儿童感染病诊治中心,是全国为数不多的、集医教研为一体儿童感染病专业特色的学科。为全国儿童医院感染科中规模较大、收治病人数量较多、诊治病种较全的专科之一。曾是卫生部指定的全国儿童传染病临床培训基地。现拥有专科医生18名,其中主任医师/教授8名、副教授4名、全国知名专家10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导师8名。护士24名、主管护师3名。现有住院病床65张,平均年出院人数4000人以上。外阜病人达35%以上。 诊治疾病范围和特色技术 该专科常年收治儿童常见及危重感染性疾病,独立收治疾病包括手足口病、麻疹、水痘、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感冒、败血症、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伤寒及副伤寒、婴儿肝炎综合征、病毒性肝炎、梅毒、肺吸虫病及其他寄生虫病、侵袭性真菌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综合征、结核病(各种类型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在脓毒血症、危重手足口病、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肝功能衰竭、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等危重疾病综合诊治水平居国内前列。对儿科疑难疾病发热待查、肝/脾肿大待查、黄疸待查、肝功能待查、胸/腹水待查的诊断为国内先进水平。并在重症感染及肝功能衰竭抢救开展了血浆置换技术,在重症结核性脑膜炎中采取鞘内注射、脑脊液置换术、Ommaya囊植入术、V-P分流术都取得成效。 1980年建立了专科化验室,常规开展各种细菌和真菌培养,包括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白喉杆菌及各种肠道致病菌如霍乱弧菌、志贺菌、致病性大肠杆菌、产毒性大肠杆菌、沙门菌、空肠弯曲菌等的培养分离及耐药菌鉴定。标本涂片找抗酸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白喉杆菌、隐球菌、真菌菌丝等。在病毒学检查方面,常规检测麻疹抗体、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流行性乙型脑炎抗体、EBV抗体、CMV抗体、肠道病毒抗体、单纯疱疹病毒抗体、流感病毒抗体等。依靠医院临床医学分子中心,开展了手足口病病原科萨奇A16、EV71病毒及其他肠道病毒核酸检测,HBV DNA、HCV RNA、EBV DNA 、CMV DNA以及结核DNA检测。 本科开展肝脏穿刺已13年,年龄较小为25天的新生儿,结合肝脏组织学检查及电镜超微结构检查,大大提高了对疑难肝病的诊断率。
医生姓名:郑改焕
综合评分:4300
医生资格:主治医生
科室细分:感染内科
医生姓名:赵瑞秋
综合评分:4300
医生资格:主治医生
科室细分:感染内科
医生姓名:喻树珍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感染内科
医生姓名:杨勇
综合评分:4700
医生资格:副主任医生
科室细分:感染内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专业及其病房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初, 是医院较早成立的专业及独立病房之一。1992年成为重庆市少有的“儿童哮喘防治中心”,2005年成为重庆医科大学“儿童过敏性疾病诊治中心”,2007年成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中心,2008年成为重庆市医学专业重点学科,2010年成为国家药监局儿童药物临床试验基地之一,2011年成为临床重点专科。荣获重庆市青年文明号光荣称号、重庆市教科文卫体工会授予的“五一巾帼标兵岗”称号。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专业学科已经发展成为拥有两个病房(床位110张)、哮喘专科及特需服务门诊、儿童肺功能室、儿童纤维支气管镜室、儿童睡眠功能监测室、儿童呼吸病研究室等集临床、教学、科研与培训为一体
医生姓名:符州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呼吸内科
医生姓名:黄英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呼吸内科
医生姓名:刘恩梅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呼吸内科
医生姓名:罗征秀
综合评分:4700
医生资格:副主任医生
科室细分:呼吸内科
小儿内分泌专业创建于1991年,经过20余年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成为西部地区较完善的小儿内分泌疾病诊断治疗中心及全国知名小儿内分泌诊治中心之一。内分泌专科拥有内分泌病房、内分泌专科门诊及核医学科及实验室。是西部地区规模较大、设施较完善的小儿内分泌疾病诊断治疗中心,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病学组成员单位,临床诊疗技术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科室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1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2人,床位56张,年收治住院病人2000余人,开展多种小儿内分泌疾病诊疗,其中矮身材、性早熟、甲状腺疾病、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性腺疾病及遗传代谢性骨病等特色专科门诊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年门诊量27000余人次。
医生姓名:熊丰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内分泌科
医生姓名:朱岷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内分泌科
医生姓名:邓蕾丽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内分泌科
医生姓名:雷培芸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内分泌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科成立于1981年,属我国较早成立的小儿神经专科之一,经过30年的发展,目前神经内科是由神经专科病房、知名专家及专科门诊、儿童癫痫诊治中心、小儿临床神经电生理室、神经病学研究室5部分组成的完整专业体系,是全国小儿神经学组副组长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点学科、重庆市“优质护理示范先进病房”、重庆市“青年文明号”、重庆市“星级护理站”、“重庆医科大学小儿癫痫诊治中心”、“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小儿视频脑电中心监测站”。 年专科门诊量50000余人次,年住院病人5000余例,病人来源包括深圳、海南、西藏、新疆、广西、贵州、云南、浙江、四川等全国20多个省市,系西部地区小儿神经疾病诊治中心。 学科创始人蔡方成教授是国内知名小儿神经疾病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重庆市儿科学术带头人。现任科室主任蒋莉教授系博士生导师,重庆市儿科学学术带头人,全国小儿神经学组副组长。科内拥有一批全国知名的小儿神经疾病诊治专家和年富力强的中青年专家,现有的16名在岗年轻专业医师均具有硕士以上文凭(其中博士8名,在读博士3名),高级职称人员4名,中级职称8名;其中4人先后到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地研修。近10年来,每年培养博士、硕士6-10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庆市不同科委科研课题资助项目近40项;在国外SCI和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对小儿脑电图和神经电生理的研究,获得重庆市科技成果二等奖;对小儿脑损伤与修复的研究,获得重庆市卫生科技成果一等奖。 神经内科病房拥有完整的小儿脑电图和电生理监护系统,建立了“小儿视频脑电中心监测站”。近5年来检查病人40000余人次,监测技术居国内先进水平,不仅提高了对发作性疾病的诊断水平,也为危重病人预后判断和疗效观察提供了客观依据,同时为癫痫外科手术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通过与美国等发达地区的合作,对癫痫的诊疗正在向国际化专科合作的方向发展。 科室拥有独立的重症监护病房,致力于对危重病人的系统化管理与规范化诊治,尽力救治每一位重症患儿。我们将通过客观系统的神经功能、脑电生理评估,积极的综合治疗,努力促进患儿恢复健康。作为重庆市“优质护理示范先进病房”,我们还适时为患儿家属提供现场培训,并采用电话指导、QQ咨询等方式指导患儿家属进行康复治疗,竭尽所能地促进患儿达到较大程度的康复。
医生姓名:蒋莉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神经内科
医生姓名:李梅
综合评分:4700
医生资格:副主任医生
科室细分:神经内科
医生姓名:洪思琦
综合评分:4700
医生资格:副主任医生
科室细分:神经内科
医生姓名:胡越
综合评分:4700
医生资格:副主任医生
科室细分:神经内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脏免疫科下属肾脏、免疫两个专业,是重庆市医学重点学科,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免疫学组组长,肾脏学组成员单位。科室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是西南地区较大的儿童肾脏病诊治中心和水平居全国前列的免疫缺陷病诊治中心。现有医生19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主治医师7人;护士27人,其中主管护师4人。床位80张(开放床位76张),收治住院病人约3000人/年。开设免疫缺陷病、风湿性疾病、肾脏疾病专科专家门诊,年门诊量约25000人次。 专科年均完成肾活检500余例,为多种肾脏疾病的准确诊断提供了保障。血液净化室拥有透析机、血滤机等5台血液净化设备,每年开展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灌流、血浆置换、免疫吸附等多种血液净化模式700-800台次,为各种中毒、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等重症病例治疗提供了技术支撑。专科依托免疫研究室和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开展了50余种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基因和蛋白质检测,为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快速诊断、治疗、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了依据,免疫缺陷病的诊断治疗水平居全国前列。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川崎病等风湿性疾病领域有较好的临床和科研基础。获1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及多项省部级奖励,目前在研科室经费逾1000万。
医生姓名:李秋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肾内科
医生姓名:赵晓东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肾内科
医生姓名:杨锡强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肾内科
医生姓名:蒋利萍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肾内科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消化科前身为感染消化科,2012年2月拥有消化专科病房,目前由消化专科病房、消化内镜中心、感染消化病实验室、消化专科门诊等组成。拥有54张固定床位和一支专业的医疗和护理队伍,目前共有医生9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4人,均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博士或在读博士研究生4人,专业护理队伍21人。承担儿童医院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科研、教学等各项工作。并对省(市)内外各级医院疑难儿科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进行会诊与治疗指导。病房年收住患儿达2400例次,外埠病人达35%以上,平均住院日约7天。 诊治疾病范围和特色检查 医院消化科对小儿消化系统疑难杂症有较高的诊治水平。目前我科对儿童急慢性腹泻病,胃食道反流、慢性胃炎、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炎症性肠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消化道息肉、慢性腹痛、便秘、食物过敏相关胃肠道疾病、小肠淋巴管扩张症、婴儿肝炎综合症、婴儿胆汁淤积症、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急慢性胰腺炎、短肠综合征、营养不良及儿童肠内外营养支持等小儿胃肠肝胆营养性疾病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诊治率达90%以上,部分疾病的诊治研究处于全国前列。 1997年开展儿童胃镜检查,2003年率先在全国开展儿童无痛胃镜检查,2010年开展儿童无痛结肠镜检查,目前儿童无痛胃镜的检查及内镜下诊治年达3500例次,结肠镜检查及治疗达500例次以上。消化内镜室目前已开展儿童无痛胃镜检查及内镜下治疗技术:小儿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反流性/嗜酸细胞性食管炎、上消化道出血、食道裂孔疝,贲门失弛缓症,腹型过敏性紫癜、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展症、上消化道畸形等各种消化道疾病的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并开展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下处理,上消化道异物钳取,上消化道息肉高频电凝摘除,胃扭转复位等内镜下治疗;儿童结肠镜检查及内镜下治疗:下消化道出血的结肠镜检查,儿童炎症性肠病,各种结肠炎(如伪膜性肠炎,食物蛋白性结直肠炎,真菌性肠炎,肠结核,阿米巴肠炎等)的诊断,术中结肠镜检查,并开展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高频电凝摘除等镜下治疗。开展消化道感染病原学的检测、24小时食管pH检测、小儿经皮肝穿刺组织学检查技术、肠内外营养各项支持技术(鼻胃管、鼻空肠营养管、胃造瘘、胃造瘘空肠管、PICC等)。
医生姓名:朱朝敏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消化内科
医生姓名:詹学
综合评分:4700
医生资格:副主任医生
科室细分:消化内科
医生姓名:王玉婷
综合评分:4300
医生资格:主治医生
科室细分:消化内科
医生姓名:李中跃
综合评分:4700
医生资格:副主任医生
科室细分:消化内科
心血管内科具有50多年历史,是西部地区小儿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和重庆医科大学小儿先心病介入诊治中心。拥有全国知名的小儿心血管疾病诊治专家和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专家,现有教授7名,副教授5名,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1人,科室成员中11人具有博士学位,所有医生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小儿心血管介入诊治技术是我科特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诊治疾病范围: 1、 不开刀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即介入治疗,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肺动静脉瘘、冠状动脉瘘以及外科开胸术后残余分流等; 2、 后天获得性心脏病,如心肌炎、高血压、血管迷走性晕厥、扩张性心肌病、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风湿性心脏病、川崎病心血管损害、心律失常等; 3、 射频消融术治疗小儿心律失常; 4、 心脏电生理检查:十二导同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室晚电位、高频心电图、频谱心电图、向量心电图、运动平板、心率变异性分析、心内电生理、食道心房调搏术、心得安/阿托品心电图等; 5、 直立倾斜试验:诊断儿童不明原因晕厥; 6、 心脏彩超:经胸心脏超声、经食道心脏超声、组织多普勒超声成像。
医生姓名:钱永如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心内科
医生姓名:陈沅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心内科
医生姓名:田杰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心内科
医生姓名:易岂建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心内科
专科队伍 血液肿瘤专科经过30多年几代人的努力发展至今,先后拥有国内知名专家数名,培养出博士7名、硕士30余名;拥有医护及技术人员近30余名,其中正副教授/主任医师5人、博士4名、硕士5名,留学归国学者3人;相关实验技术支持包括临床血液病研究室,血液病分子生物学室、血液病细胞生物学室、血液肿瘤骨髓病理室。专科形成了以中青年高学历为主体、老中青结合的人才梯队,是全国重点儿科中具特色专科之一,专科诊治水平居国内前列,拥有来自全国、尤其是西南各地的患者群体,同时承担来自各地进修医师、研究生、规范化医师培训及本科医学生的教学任务。 专科是多个医学学术团体委员和杂志编委所在单位。 包括中华医学会儿科血液学组全国委员(于洁教授),中华医学会重庆血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于洁教授)等; 中华儿科杂志通信编委(于洁教授),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编委(于洁教授),中国小儿急救杂志编委(于洁教授),重庆医科大学学报编委(于洁教授),儿科药学杂志编委(于洁教授,徐酉华教授),中国小儿血液杂志编委(徐酉华教授、于洁教授),中国儿童肿瘤杂志编委(徐酉华教授、于洁教授)。 专科特色 专科在血液及血液肿瘤性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潜心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科学认知和实践经验。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肝胆外科是目前国内儿童医院中少有有独立建制和规模较大、临床诊治及学术水平很高的儿童肝胆外科专科。在张明满教授带领下,树立良好医德医风,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倡导精细化手术。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科室共有病床数37张,年收治病人数1800-2200人。患儿来自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湖北、新疆、福建、河南、浙江、广东等地区。目前,张明满教授担任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肝胆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重庆器官移植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保健学分会肝胆学组成员等,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和临床小儿外科杂志编辑。郭春宝和康权副教授担任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青年委员。
医生姓名:康权
综合评分:4700
医生资格:副主任医生
科室细分:肝胆外科
医生姓名:蒲从伦
综合评分:4700
医生资格:副主任医生
科室细分:肝胆外科
医生姓名:郭春宝
综合评分:4700
医生资格:副主任医生
科室细分:肝胆外科
医生姓名:李英存
综合评分:4300
医生资格:主治医生
科室细分:肝胆外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是全国儿童医院中较早成立的专科之一。由我国小儿骨科创始人之一的梁猷惠、刘正全教授创立于1963年。现有教授2名,主任医师3名,副教授6名,讲师3名;硕士生导师7名;博士6名,博士后2名,硕士4名。学术带头人骨科主任李明教授是全国小儿骨科专委会委员,现担任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骨科组委员,同时担任重庆市骨科专委会及其它各级学术团体任职。 医疗方面:擅长诊治儿童骨关节及肌肉系统、运动创伤、先天性畸形等疾病。先后6名专业骨干到欧美国家研修学习,学术水平和医疗技术专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小儿脊柱外科,率先采用SSEP监测开展脊柱侧凸畸形矫形术,手术安全可靠;近年引进先进的脊柱三维矫形的CD技术和导航技术,使脊柱畸形矫正获得更佳的矫正效果;
医生姓名:李明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骨科
医生姓名:刘星
综合评分:4700
医生资格:副主任医生
科室细分:骨科
医生姓名:罗聪
综合评分:4700
医生资格:副主任医生
科室细分:骨科
医生姓名:刘传康
综合评分:4700
医生资格:副主任医生
科室细分:骨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成立于1973年,是国内较早成立的儿童泌尿外科专科之一。2001年成立重庆医科大学儿童泌尿生殖疾病中心。重庆市医学重点学科,是培养全国各地小儿泌尿专科医师的重要基地。拥有诊治儿童泌尿外科疾病的全国知名专家,包括教授4名、讲师5名,助教1名;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4名;海外高级访问学者3名;博士5名,博士后1名。目前,该学科在综合实力,尤其在临床应用转化、基础研究、研究生培养等方面已经位居全国前列。 常年开放床位52张;开设全国知名专家门诊及专家专科门诊,每天均接诊泌尿专科病人。每年诊治专科病人逾万人次(病人来自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广西、湖北、广东、海南、河南、北京、山东、浙江等全国20多个省市)。 现有主要学术任职: 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 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泌尿外科学组 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内镜外科学组 委员 卫生部儿童结石病诊疗中心专家组 成员 卫生部内镜与微创专业技术全国考评委员会 理事 重庆医学会小儿外科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重庆市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重庆医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 常委 重庆医学会男科学专业委员会 委员 重庆市中西医结合会肿瘤介入微创专业委员会 委员 重庆市抗癌协会 委员 现有主要杂志任职: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华小儿外科杂志》《重庆医学》《儿科肿瘤杂志》《西部医学》常务编委;《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重庆医科大学学报》编委。
医生姓名:李旭良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泌尿外科
医生姓名:魏光辉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泌尿外科
医生姓名:林涛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泌尿外科
医生姓名:何大维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泌尿外科
小儿神经外科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是全国儿童医院中成立较早的神经外科之一。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科目前已成为具有一定规模、技术力量较雄厚、设备优良的专业从事儿童神经外科疾病诊治的学科,规模及诊治水平在国内儿童医院中位居前列。 1. 现共有医生10名,其中主任医师(教授)3名、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4名。 2. 目前设立床位约35张,开设有神经外科病房、重症监护病房及专家专科门诊,年诊治住院患儿达1500例以上。 3. 建科以来,诊治了上万例各种类型儿童颅脑损伤,采用规范、综合的治疗方法,死亡率低,生存质量良好。 4. 2003年开展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现已开展上千例显微外科手术,能熟练完成颅底及脑中线深部、后颅窝、脊髓内外的肿瘤切除,治疗水平高。脊髓栓系年手术量80~100例,颅内肿瘤70~80例,此类病例均在显微镜下实施手术切除,治疗效果良好。 5. 2004年开展的“小儿顽固性癫痫的外科治疗”被列为医院的重点临床创新项目,2005年派出癫痫手术治疗小组4名成员至北京三博脑科医院的经过系统学习并掌握了的相关技术,癫痫手术现已全面开展。 6. 先后在国内CSCD等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获省部级课题4项,省部级重点课题1项,局级课题5项,校级课题2项;获省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二、具有先进的手术设备: 100级层流神经外科手术间、美敦力神经导航系统、德国目乐神经外手术显微镜、Valleylab超声吸引器、术中超声仪、Nicolet术中脑电监测系统、蛇牌开颅动力系统、蛇牌脑室内窥镜、蛇牌电凝电刀、DORO头架、DORO脑牵开器和各种进口手术器械,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能满足各类神经外科手术的需要。 三、主要诊治的疾病范围: 我科自成立以来,经过不断的积累和发展,积极拓宽本专业的诊治范围,可以治疗的病种有: 1.神经系统创伤:治疗各型颅脑创伤和脊髓创伤等疾病。已积累了治疗上万例颅脑创伤患儿的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特重、重型颅脑创伤患儿的治疗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我院具有对创伤患儿进行系列、综合治疗的优越条件,术后可进行高压氧治疗、康复治疗、神经功能的评估等,提高了患儿生存质量。 2.神经系统的先天性疾病:如脑积水、外部性脑积水、蛛网膜囊肿、脑(脊)膜膨出与脊髓栓系综合症等。术中采用先进设备,如脑积水术中运用脑室内窥镜进行三脑室底造瘘,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 3.颅内、椎管内肿瘤:如星形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畸胎瘤等。能熟练完成颅底、脑中线深部及脊髓内外的肿瘤切除,对手术风险高、手术难度大的肿瘤的治疗也取得了明显的疗效。术中运用神经显微镜、神经导航系统等设备,手术创伤小,功能恢复较快。同时开展了恶性脑肿瘤的术后化疗。 4. 难治性癫痫:现已开展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手术治疗,切除癫痫病灶,效果较好。 5. 颅内和椎管内血管性疾病:如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脊髓血管病变等疾病。我科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明显。 6.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对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医生姓名:梁平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神经外科
医生姓名:夏佐中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神经外科
医生姓名:李映良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神经外科
医生姓名:翟瑄
综合评分:4700
医生资格:副主任医生
科室细分:神经外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胸外科成立于1974年,历经三十余载的不断发展,现有开放床位75张(其中CICU床位15张),现有教授2名,副教授4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4名。 我科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开展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着重致力于低体重、危重型、复杂型先心病的外科治疗。现每年完成心脏直视手术600余例,总死亡率3%左右。手术较小年龄为生后1天,手术较低体重2.0公斤,目前1岁以下婴儿已占心脏手术总数的50%以上,小于10公斤以下患儿占总数的70%以上。我科先后开展了大动脉转位、主动脉缩窄或主动脉弓中断合并心内畸形一期矫治、各型完全性房室通道、单心室、右室双出口合并内脏转位矫治、各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三房心、Cantral五联症等均能施行手术矫治,近年来肺动脉吊带及血管环、外科微创封堵等手术治疗均取得了良好效果。复杂先心病的手术数量及效果处于西部地区先进水平。现年收治普胸患儿900余例。先天性漏斗胸微创NUSS矫形手术、自主开发创新的胸骨悬吊矫治漏斗胸手术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手术连续50例无死亡,气管支气管异物一次取尽率达99.5%,新生儿危重型膈疝手术死亡率低于5%,在诊治其他疾病方面也有丰富经验,如食道裂孔疝、胸腔及纵隔肿瘤、肺先天性疾病、心包炎、脓胸、颈静脉扩张、鸡胸我科还开展了小儿先心外科封堵术。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成立于1978年,是国内较早发展的儿童保健科之一,并于2012年成立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和心理健康行为中心。是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常委秘书长及发育行为学组副组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科分会儿童保健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也是重庆市医学会儿科学会、儿保学会主任委员、重庆市营养学会副理事长及妇幼营养主任委员单位全国五年制规划教材《儿童保健学》、《儿科学》教材主编及副主编单位;重庆市医学重点学科;全国儿科学重点学科。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3项及重点项目1项,国际营养合作研究基金资助项目4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著200余篇(包括SCI收录论文30余篇)。;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宋庆龄儿科医学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重庆市卫生局科技成果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全科现有医护人员20余名,其中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5名,博士学位人员6名,先后有多名医护人员赴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访问学习;承担了研究生、留学生、本科生、专科生等各层次教学任务及培养工作;同时,承担国内儿童保健医生的培训任务,每年举办继续教育学习班3~4次;多次主办国际及国内大型学术会议,对全国儿童保健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中心开展了入托入学体检、儿童健康检查;体格生长评价、儿童行为、气质、情绪及智力等评估指导;儿童喂养指导、营养评估、进食困难评估及诊治、食物过敏检测及处理;以及与生长发育相关的遗传代谢性疾病诊疗及咨询;同时开展多种干预训练项目。对生长障碍、营养不良、食物过敏、佝偻病相关症状及体征、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语言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智力低下、行为发育问题的早期诊断及干预等具有较高的诊疗水平。
医生姓名:胡燕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儿童保健科
医生姓名:刘晓
综合评分:4700
医生资格:副主任医生
科室细分:儿童保健科
医生姓名:陈立
综合评分:4700
医生资格:副主任医生
科室细分:儿童保健科
医生姓名:蒋志阳
综合评分:4300
医生资格:主治医生
科室细分:儿童保健科
我院儿外科为全国规模较大、分科较细、学术水平位于国内前列的小儿外科临床、教学及科研中心。1965年由我国小儿外科创始人陈文龙教授、王赞尧教授创立。经过半个多世纪三代医务工作者努力奋斗,我院胃肠外科和新生儿外科在医疗教学、科研方面已建成国内前列的专科。在国内小儿胃肠及新生儿外科学术水平前列的项目: 1.小儿急腹症早期诊断治疗,连续30年10500例阑尾术仅1例死亡,4000例肠套无死亡,国内前列,优于欧美国家1/1000死亡率。 2.小儿短肠综合征诊断治疗及病理研究,新生儿外科病人营养支持。 3.先天性巨结肠首创根治手术方式,即经肛门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斜形吻合术,6年近500例,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显著优于目前国内外流行的Torrt手术。 4.新生儿期(0~3月)先天性巨结肠诊断标准、手术治疗、病理及发病机制研究,参加卫生部专家组制定先天性巨结肠临床路径,与病理科合作首次采用CR提高早期诊断率,显著优于目前流行的乙酰胆碱酯酶方法。 5.Pena手术治疗先天性肛门闭锁,近10年高位肛门闭锁均无严重大便失禁病例发生。 6.一次性直肠、阴道、尿道成形术治疗一穴肛,突破二次成形严重并发症,获得良好临床效果。 7.婴幼儿肠套叠病因研究及美克尔憩室诊断新方法的实验研究。 8.小儿血管瘤20多年治疗80000余例,数量多,疗效好,影响广,相关基础研究具有原始创新性,已成为我国小儿血管瘤、淋巴管瘤诊治研究中心。 9.微创外科:我院开展小儿腹腔镜技术进行了胆道探查、胆囊切除、幽门环肌切开、美克尔憩室切除、阑尾切除、疝囊高位结扎及巨结肠根治术等数百例手术,效果优良,深受病人欢迎。 10.电子纤维结肠镜:10多年诊治1000多例,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减轻病人痛苦,减轻经济负担,疗效满意。结肠息肉、结肠腺瘤、结肠肿瘤、BMP、Tall3, Tall4,COX2对比研究,发现早期癌变分子指标,BMP、Tall3, Tall4。 11.小儿肿瘤研究: ①发现白血病维甲酸相关耐药基因HA117(已登陆世界基因库),获HA117基因全长序列,制作抗体,并证明耐药功能及成人和儿童多种肿瘤HA117耐药特点,HA117基因作用机理初见成果。 ②创新一种新的肿瘤治疗方法:耐药基因转染骨髓造血干细胞,保护骨髓,大剂量化疗杀灭肿瘤干细胞实验研究,疗效显著优于常规化疗,为临床应用提供实施基础。 ③动态监测外周血耐药基因,为敏感化疗药物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 ④阐明化疗药物血脑屏障作用机制,为克服血脑屏障,显著提高颅内肿瘤疗效提供理论。 ⑤证明低频海扶(HiFu)幅照可降低肿瘤细胞耐药性,提高化疗疗效。 12.先天性巨结肠(肠无神经节细胞症)基础研究获重要突破,经过神经嵴干细胞体外实验、斑马鱼实验、跨胎盘RNA干扰实施及临床病理等研究。提出先天性巨结肠病理新理论:①BMP、WNT、Hedgehog信号系统、Ret等8种易感基因异常表达可导致肠道神经迁移异常,②以上因素直接影响结肠平滑肌及粘膜原发性损伤,③BMP及Ret等信号系统与易感基因可影响肠神经分化迁移,神经分泌等下游因素异常。 二、团队介绍 我科现有教授(主任医师)1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8名,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6名,讲师(主治医师)1名;其中医学博士6名,硕士4名。现有多个学术团体的委员: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会第四届委员、第五届常委、第六届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会肿瘤学组组长,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学组副主任委员(金先庆教授);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会新生儿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重庆分会小儿外科专委会委员,重庆医学会微创外科专委会委员(李晓庆副教授);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肛肠学组委员(周德凯副教授);中华医学会重庆分会消化外科专委会委员(王佚副教授);重庆中西医结合会肛肠外科专委会委员(向丽主治医师)。金先庆教授、李晓庆副教授、周德凯副教授分别担任《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副主编,《临床小儿外科》杂志副主编,《儿童肿瘤》杂志主编以及《重庆医科大学学报》、《重庆医学》、《医学教育探索》等杂志编委。 护理队伍梯队建设合理,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注重专科护士岗位设置及技能培养,多次获全院技能操作比赛奖励。 全科在主任及护士长带领下注重提高医护安全及医疗质量,注重人文精神展示,让病人满意、家属满意,近年获全院青年文明号及重庆市巾帼文明科室称号。
医生姓名:李晓庆
综合评分:4700
医生资格:副主任医生
科室细分:小儿外科
医生姓名:金先庆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小儿外科
医生姓名:周德凯
综合评分:4700
医生资格:副主任医生
科室细分:小儿外科
医生姓名:董欣竞
综合评分:4700
医生资格:副主任医生
科室细分:小儿外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始建于1980年,2000年我科建立新生儿转运系统(NETS),被重庆市卫生局正式批准为“重庆地区危重新生儿及早产儿急救监护中心”。2008年成立“新生儿诊治中心”。我中心是由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早产儿室、新生儿普通病房、新生儿急救转运及新生儿专科门诊组成的特色专科;2010年获“重庆市重点学科”;2011年获“临床重点专科”。 新生儿诊治中心是重庆医科大学较早的博士学位授予点之一,有新生儿专科医生30名,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5名;正高职称5名,副高职称3名,主治医师5名;博士后1名,博士9名,在读博士3名;其中留学归国人员5名;专科护士129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2名,硕士1名,2名护士长及2名护士长助理都曾赴香港培训。数年来获省市级科技成果二等奖2次,三等奖5次,厅局级科技成果二等奖3次,先后承担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课题14项,省级科研项目15项,厅局级项目8项。获外向型科研经费500余万元。发表论文45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20余篇。参编著作及教材40余部。获国家专利7项,培养博士后1名、博士研究生10余名、硕士研究生近120余名。 中心学术带头人余加林教授现任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副组长、中华医学会重庆市医学分会围产医学专业委员会首任及现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重庆市医学分会儿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及新生儿学组组长、中华医学科技奖第三届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首届感染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首届委员会顾问、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新生儿保健专业专家委员会顾问委员会委员。重庆市首批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重庆市首批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对象,新生儿窒息复苏教员。《中华儿科杂志》、《中国当代儿科杂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中国循证儿科杂志》、《临床儿科杂志》、《重庆医学》、《小儿急救医学》等编委、《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特约审稿人、《儿科药学杂志》常务编委。 中心其他骨干人员分别担任中华医学会重庆市医学分会围产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秘书;中华医学会重庆市医学分会儿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秘书;中华医学会重庆市医学分会儿科学专业委员会新生儿学组副组长、秘书及成员;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首届营养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神经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兼感染专家委员会委员;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三届儿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常务委员;重庆市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调查诊断专家组成员;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重庆市渝中区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重庆市营养学会(妇幼营养专业委员会)会员;重庆市沙坪坝区儿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指导专家;《儿科药学杂志》特约审稿人。 我中心以新生儿细菌感染为主要研究方向,早产儿综合治疗与监护、新生儿脑损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研究齐头并进。主要诊治新生儿肺炎、黄疸、脑损伤等常见疾病。对早产儿及其常见并发症,如呼吸衰竭、低体温、硬肿症、早产儿喂养及静脉营养、肺透明膜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脓毒血症等危重疾病,均已建立一整套较完善可行的诊治方案。还参加了有关疾病治疗的全国协作科研。1999年加入国家“九五”攻关项目协作组,正式启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规范化治疗方案,并开展对HIE患儿的新生儿行为测定(NBNA)、发育商(DQ)测定,其作用在于了解患儿智能、运动发育情况以利于早期干预。现已形成一整套与国内外专科水平相当的新生儿现场急救措施;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配有吊塔、中心供氧、中心吸引,高级暖箱、新生儿高频振荡通气机和常频呼吸机、床旁血气分析仪、T-组合复苏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等设备。我中心在西部地区率先开展了双管同步换血、高频振荡通气、早产儿的脐动静脉置管以及新生儿JGB2基因临床筛查等临床新技术,并拥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损伤数据库,对脑损伤早期发现和随访病人在西部有相当的影响,年收治新生儿数达8000例,年转运重庆及周边地区危重新生儿达1800人次。在重庆市围产医学领域更好的产儿合作提供了全国优异的技术支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耳鼻咽喉科于1994年成立,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发展,学科不断壮大、成熟,已成为西南地区较大的小儿耳鼻咽喉疾病诊治中心。 技术雄厚:共有医生18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2名,主治医师11名,住院医师4名;博士6人,硕士7人。拥有设施完善的听力中心、助听器验配室、纤维喉镜室、内窥镜检查室、睡眠呼吸疾病监测室、变态反应实验室等,均配有临床工作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精湛的专业技术人员。年均门诊量为12万余人次,日均门诊量为400-500人次;现有病区床位46张,月均手术量180台左右。 设备优异:拥有8台进口耳鼻喉科专用综合治疗台,5条小儿电子鼻咽喉镜,6套内窥镜图文系统,2套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系统;拥有当今先进的动力系统(美敦力xp3000)、蔡司S88显微镜、低温等离子手术系统、2套多导睡眠检测仪。听力中心拥有国内较好的听力检查隔音屏蔽室及国际上先进的听力检测设备(丹麦国际听力的AD229B型听力计、AT235H、AZ26型声阻抗仪、EP25脑干诱发电位仪、ICS CHARTR EP ASSR听觉多频稳态诱发电位仪、Interacoustics OtoRead新生儿听力筛查仪、Capellaplus耳声发射仪及Accu screenA便携式新生儿听力筛查仪)。 诊治范畴: 耳部疾病:小儿急(慢)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分泌性中耳炎、耳聋、鼓膜穿孔、耳前瘘管、鳃裂瘘管、副耳、外耳道肉芽、外耳道胆脂瘤、耳道狭窄、耳道异物、小耳畸形等。 鼻部疾病:小儿急(慢)性鼻-鼻窦炎、变应性鼻炎、鼻息肉、鼻出血、鼻中隔偏曲、鼻腔异物、前鼻孔闭锁、后鼻孔闭锁、鼻腔良恶肿瘤、脑脊液鼻漏、鼻窦囊肿等; 咽喉疾病:小儿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炎、喉炎、腺样体肥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声门下血管瘤、声带息肉、声带小结、喉乳头状瘤、喉蹼、喉软化症、甲状舌管囊肿、食管异物、气管异物等 其他:小儿罕见的耳鼻喉肿瘤以及耳鼻喉的外伤等。 展手术: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改良型腭咽成型术,内窥镜下鼻息肉摘除术、鼻窦开放术、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前鼻孔、后鼻孔成形术,咽喉和气管、食管异物取出术,支撑喉镜下喉新生物、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喉乳头状瘤切除术,气管切开术,声门下、气管探查术,喉软化症声门上成形术,声门下血管瘤药物注射或动力系统刨除术,喉气管成形术,耳前瘘管、鳃裂瘘管、甲状舌管囊肿、副耳切除术,外耳道肉芽摘除术,耳显微手术(乳突根治术,鼓室成形术,鼓膜置管术、鼓膜修补术),耳鼻喉科肿瘤切除术;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 听力中心:重庆市儿童听力诊治定点机构,重庆市新生儿听力筛查机构,能对疑有听力障碍的儿童进行完整的、系统的听力检查,并对确诊为听力障碍的聋儿进行进一步诊治及言语康复训练。听力中心年接诊量20000余人次,诊断出各种类型听力障碍患儿人数约占接诊患儿总数的30%,其中大多数患儿在我中心人员的治疗及指导下,听力得到康复或改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肿瘤外科,是全国建科较早同时也是国内少数几家专业从事儿童良、恶性实体肿瘤综合治疗的开放有60张病床的专科之一,是全球头家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无创治疗儿童实体肿瘤中心,截止2013年底,我科已进行HIFU治疗64例。我科能对肿瘤患儿实施整体的系列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包括有创开放手术、微创手术(介入、腹腔镜、穿刺等)、无创手术(HIFU聚焦超声消融肿瘤)、基于基因检测的个体化化疗方案、免疫治疗、生物治疗等。通过近20年儿童实体肿瘤专科治疗临床及科研的经验积累与发展,由于治疗措施的集中和完善,给广大病儿就医带来极大的方便,重庆市外的全国各地就医患儿近50%比例。目前我科儿童良、恶性肿瘤临床治疗达到部分国内前列、国际先进水平。(其中HIFU无创治疗中晚期肝母细胞瘤临床总结的论文发表在国际肝脏病学杂志IF12分)近年共发表的专科学术论文近100篇,其中CSCD类近60篇,SCI类近10篇;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科研课题10多项;举办了两次国际及全国儿童肿瘤会议,参编论著7部,培养研究生25人。肿瘤学科带头人王珊教授为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专业委员会肿瘤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重庆市肿瘤专委会委员,重庆市肿瘤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委会委员。由于我科精湛的医疗技术水平及拥有的学术地位,近年来多次被中央台等主流媒体采访报道。HIFU无创切除儿童肿瘤及包血管巨大肿瘤开放手术等曾经先后在中央电视台《人物》、《科技博览》、《走进科学》、《人口》和人民网访谈等栏目播出。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口腔科于上世纪80年代成立,经过近三十年不断的探索、努力,科室已发展成为西南地区具有独特专科特色的儿童口腔疾病诊治中心。目前科室共有医护人员30名,副高级医师2名(硕士生导师1名),中级医师6名,初级医师5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士14名;在读博士2人,硕士9人。现设有唇腭裂专科专家门诊、口腔内科门诊、正畸门诊、语音门诊、口腔VIP门诊与口腔颌面外科专科病房。科室技术力量雄厚、设置完善,拥有先进的进口数字化口腔CT机(CBCT)、数字化全景X光机、高温压力消毒锅、全进口综合牙科治疗椅及唇腭裂手术器械,系重庆市口腔医学会及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口腔专委会常委单位与重庆市牙病防治指导小组成员单位。 诊治疾病的范围 我科以0~18岁的儿童为诊疗对象,诊治发生于口腔器官(牙、牙槽骨、唇部、颊部、舌部、腭部等)、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上颌骨、下颌骨、颧骨等)、颞下颌关节、唾液腺及颈部等部位的疾病。以唇腭裂序列治疗及儿童、青少年牙颌畸形矫治为特色。 口腔内科门诊:以无痛、微创的先进技术为特色,包括:乳恒牙龋病、牙髓、根尖周等牙体及牙周组织疾病,以及口腔溃疡、地图舌、鹅口疮等口腔粘膜疾病;先天缺牙、多生牙、畸形牙、釉质发育不全、早萌、迟萌与异位萌出等牙齿发育异常;牙外伤与遗传性口腔疾病。依托综合性医院的优势,在患有全身疾病、弱智残疾儿童与不配合患者的诊疗行为诱导方面具有独到的经验。积极开展口腔健康知识宣教、口腔卫生指导、药物防龋、窝沟封闭、乳牙残冠残根修复及早失乳牙的综合处理等工作,是儿童口腔疾病就医保健的理想之地。 口腔正畸:以功能性矫治方法诱导儿童及青少年患者牙齿及颌骨的正常发育避免成年后畸形形成为特色,包括乳牙期与替牙期的早期非固定矫治及恒牙期常见牙合畸形的治疗。前者主要涉及:不良口腔习惯的阻断(简单矫治器)、间隙保持与阻萌、牙弓不调(如乳牙前后牙列反合、上牙弓前突、深覆合与开合等)、序列拔牙、消除异常肌张力及错位牙与引导颌骨或牙弓趋于正常发育的功能性矫治、替牙期固定矫治、促进或抑制上下颌骨发育的口外矫治力装置治疗、唇肌张力不足的训练、正常下颌位置训练及正常吞咽训练。而后者则包括:牙列拥挤(扩大牙弓与拔牙矫治等)、前后牙反合(“地包天”)(合垫式矫治器,肌激动期,功能调节器,头帽颏兜,口外上颌前方牵引器,固定矫治器等)、前牙深覆盖(使用功能矫治器,口外弓,固定矫治器等)、后牙锁合、深覆合(活动,固定矫治器)与开合等。同时配合颌面外科完成唇腭裂患者唇腭裂患者的术前矫治、反颌矫治及牙槽突植骨手术与正颌外科手术前后的正畸治疗。
儿童医院眼科是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视觉生理学全国委员单位,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经过不断的临床探索,吸取国内外先进的技术经验,逐步形成一套全面、系统、规范的儿童眼病防治体系,目前医、护、技人员共22名,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8人,初级职称10人,其中博士2人(含在读博士1人),硕士6人,本科5人。疾病诊治范围包括屈光不正、斜弱视、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眼外伤、眼肿瘤、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儿童泪道疾病及各种小儿先天性眼疾。尤其擅长屈光不正、斜弱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儿童全身疾病在眼部表现的诊治。 我科有专门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室、弱视治疗中心、综合验光室、裂隙灯检查室,斜弱视特殊检查室、视野检查室、同视机检查室和配镜中心。拥有RetCamⅡ小儿视网膜成像系统、SL-8Z和SL-D7裂隙灯及眼前节照相系统、综合验光仪、同视机、KR-8100PA自动角膜曲率验光仪、眼部A/B超、非接触式眼压计、笔式眼压计、MTI瞬息摄影验光仪、视力筛查分析仪、眼科手术显微镜、超声乳化仪等多种先进的仪器设备,能够对儿童眼病进行准确的检查。尤其是MTI和视力筛查分析仪,能通过瞬间摄影图像和视力筛查数据来发现婴幼儿(较小年龄为3个月)有无屈光不正及斜视等异常。目前拥有集弱视训练、同视功能训练于一体的治疗中心,能通过激光、光刷、后像、同视机等多种方法对弱视患儿进行系统的集中的强化治疗,疗程短,疗效高。 先天性白内障采用目前先进的超声乳化仪+前部玻璃体切除术,术后进行规范的屈光矫正和弱视治疗,较大程度的恢复患儿生活视力。 RetCamⅡ主要用于早产儿、低体重儿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筛查以及对新生儿、婴幼儿先天性眼病的早期诊断,从2008年展开筛查以来,我科筛查患儿约6270人次。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以下称ROP)是发生在早产儿的眼部疾病,严重时可导致失明,其发生原因与早产儿视网膜血管在出生时发育尚不完善有关。其高危因素包括:早产、低体重、吸氧史、输血等。胎龄越小、体重愈低,发生率愈高。随着我国新生儿医护水平的提高,使更多的低体重儿和早产儿存活下来,ROP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早期筛查和治疗可以阻止该病的发展,避免失明。每周二下午和周五下午我科在住院部二楼眼底检查室开展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 眼科近五年来门诊量约36万人次,住院病人1281人次,其中2012年外埠病人比例就达到33.43%。
急诊科是卫生部妇幼司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于1982年合作创建全国较早的四大儿童急救培训基地之一,经过30年的发展,形成了前沿为院前急救(120)、重症医学科、急诊医学科及急救医学研究室的儿童急救中心。 2010年4月,急诊医学科成为小儿急救中心的一个分支,独立的人事管理和经济核算,从此加快了急诊科的建设。2年来,首先改造了急诊科的布局、分区,增设了EICU及特殊病种留察区,流程和布局进行了再造,投入了大量的急救设备,引进人才和招聘了大量的医护人员,完善了各种制度、流程、抢救常规,加速对医护人员的强化培训。经过2年多的迅速发展,现急诊团队有101人,医生24人,护士68人,工人9人(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生10名、住院医生11名、硕士4名、学士17名、博士3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19名、护士44名);医护人员见结构图。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皮肤科成立于1961年,是我国成立较早的儿童皮肤病专科之一。该科创建伊始即拥有一批国内知名的老专家及中青年技术骨干,长期致力于儿童皮肤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技术力量雄厚。科室创建人涂元远教授为我国知名的儿童皮肤病专家,上世纪七十年代在他的领导下组织成立了全国小儿皮肤病研究协作组及全国小儿皮肤病函讯信箱,联合全国多家大型儿童医院开展了银屑病防治多中心研究及儿童皮肤病信函咨询工作。编著出版了我国第二部儿童皮肤病专著《实用小儿皮肤病学》。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在儿童免疫性皮肤病、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儿童食物过敏等领域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色,并成为国内诊断和治疗设备齐全,开展诊疗项目较多的儿童皮肤病专科之一。科室现有医护人员20余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2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3人,博士学位6人)。全年门诊量13万人次,病人来源辐射整个西南地区。 皮肤科由门诊、住院部和重庆市激光医学研究应用中心三部分组成。拥有各类激光(脉冲染料、Q开关532nm、1064nm激光,连续YAG、脉冲YAG、超脉冲CO2激光、He-Ne激光、308准分子激光、红蓝光)、射频、电离、微波、PUVA、NB-UVB、Dermo-Jet高压注射、皮肤病理活检、皮肤外科手术等治疗手段。开展了真菌、性病相关实验室检查,皮肤生理检测、皮肤超声及皮肤点刺、血清sIgE、特应性斑贴试验(APT)等过敏原检测项目。能满足不同皮肤病及疑难皮肤病的诊断和治疗要求。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设有独立的《儿童皮肤病学》教研室,隶属教务处,常年承担重庆医科大学各层次,包括五年制本科大课教学,七年制儿科专业方向、儿科学硕士研究生、规范化培训生以及专科进修等教学及临床生产实习任务,为重庆医科大学皮肤性病学硕士授权点。近年来,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长足进步。确定以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理、瘙痒机制,儿童皮肤感染与免疫保护、斑秃的免疫学发病机制为主要研究方向,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学术骨干兼任中华医学会皮肤病学分会儿童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儿童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学会皮肤性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学会过敏反应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并有1人担任《儿科药学杂志》常务编委和《Pediatric Allergy and Immunology》杂志编委。
心理科成立于1992年,是西南地区较早成立的儿童心理专科门诊,目前咨询门诊量1000人次/月左右,是重庆市乃至西南地区儿童心理行为问题诊断治疗的主要场所。诊疗技术及诊疗量都居国内相同专业的先进水平。 诊疗诊治疾病范围:诊疗对象为儿童(18岁以内) (一)、诊治各类儿童心理障碍: 1、智力发育障碍 2、自闭症(又称孤独症)谱系障碍 3、学习技能障碍 4、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即多动症) 5、语言障碍 6、抽动障碍 7、情绪障碍(如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 8、儿童情感性精神疾病(抑郁症和躁狂症)和精神分裂症 9、进食障碍(如神经性贪食和神经性厌食等) 10、睡眠障碍(如失眠、夜惊、夜醒、梦游等) 11、性心理障碍(如异装癖、易性癖、过度手淫等) 12、其它一般行为问题(如拔毛癖、咬手指、过度发脾气、交叉擦退综合征等)。 (二)、正常儿童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特色技术 (一)、特色检测方法: 1、智力测评及自闭症(孤独症)测评; 2、A620全自动脑功能诊断(主要针对多动症和情绪障碍等); 3、其他心理测验(如测行为问题、气质、个性、情绪、兴趣和职业倾向等)。 (二)、特色治疗方式: 1、各种心理治疗:如行为治疗、认知治疗、游戏治疗和家庭治疗等。 2、A620生物反馈治疗:用于多动症、抽动障碍和情绪障碍等。 3、药物治疗(改善脑功能药物和调整情绪等药物)。 4、自闭症谱系障碍特殊教育和训练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康复科成立于1990年,20年来已发展为集神经发育理学治疗、物理运动治疗、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心理行为矫治、高压氧、生物电、水疗、蜡疗、药疗和语音训练、支具矫形、SET(悬吊)及感觉统合训练为一体,西南地区较大的儿童残疾预防和治疗综合康复场所。拥有82张病床的康复病房,是全国小儿神经专业组副组长单位,重庆市康复医学会理事长单位,重庆市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华物理与康复学会重庆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为全国较早的少有由日本脑瘫治疗专家上田正教授亲自传授并颁发证书认可的上田法治疗中心。 康复科现有教授2名,住院医师6名,康复师22名,护士19名,其中7名康复师曾受日本脑瘫治疗专家-上田正教授亲自指导培训。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整形烧伤外科创建于1978年,是全国儿童医院中较早成立的从事儿童整形与烧伤治疗的专科。居全国儿童烧伤整形外科临床和学术地位前列。是第四届中华整形外科学分会委员、第七届中华烧伤外科学分会委员、第八届中华烧伤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小儿整形外科学组副组长及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美容整形医师分会和烧伤外科医师分会委员单位,重庆市烧伤整形外科专委会。小儿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和重庆市医学美学美容专委会委员,西南地区烧伤整形外科学术委员会常委、委员单位。其团队组成成员有8位:两名主任医师、教授,一名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两名主治医师、讲师,三名住院医师。 收治疾病: ⒈各种先天性畸形,如唇腭裂、大口(小口)等口唇畸形;耳缺(附耳、小儿、卷曲耳等)各种耳廓畸形;眼鼻畸形;色素斑、痣;多指(趾)、并指(趾);巨肢(指、趾);裂手(足);肢体环状束带。 ⒉各种头面部及皮肤软组织包块:如皮样囊肿、钙化上皮瘤、脂肪(纤维)瘤、药物治疗无效的血管瘤、淋巴管瘤等。 ⒊烧(创)伤后期各部位、各种瘢痕畸形。 ⒋头面部、四肢及皮肤软组织有碍美容或功能的创伤,如口腔唇腭裂挫裂伤、手足(指、趾)压榨、撕裂、切割伤、离断伤等。 ⒌各种先天性、后天性(外伤或感染)、难治性皮肤软组织缺损,伤口、创面长期不愈合等。 ⒍各类烧伤及皮肤、软组织撕脱伤。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临床营养科,成立于1956年,并于2009年入选全国150家标准化临床营养科建设示范基地,是入选的少有一家儿童医院。 患儿因生长发育和疾病需要,对营养的需求较成人和健康儿童更高,但患儿常因食欲低下或者进食困难、疼痛、发热、呕吐、腹泻等,引起营养摄入减少、消耗增加、代谢异常,因此临床上住院患儿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往往较高。营养状况改善能减少并发症,促进患儿康复,缩短病人住院时间,从而减轻病人家庭经济负担。临床营养科的根据营养学原理对不同患儿进行个性化的营养治疗,在患儿疾病康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麻醉科,是一个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临床科室。现共有麻醉医生28名,麻醉护士4名,手术室护士50名;其中出站博士后2名,博士4名,硕士19,正高1名,副高7名;硕士生导师8名。现有手术间15个。每个手术间内均配有进口麻醉机、多功能监护仪、进口高频电刀、进口手术台和无影灯、以及手术室信息管理系统。此外,我科还拥有血气及电解质分析仪、血栓弹力图、血液回收机等先进复杂仪器设备,为完成各类重大手术,保证病人术中安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发展,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麻醉科已经成为西南地区技术较全面、年手术量较多的儿童手术中心,能够完成小儿各种疾病及疑难杂症的临床麻醉;形成了小儿心血管麻醉、低体重新生儿麻醉、脊柱手术麻醉、肝移植麻醉和小儿微创手术麻醉等特色麻醉亚专业小组并且承担了大量手术室外的小儿麻醉工作。 我科现每年完成16000余例手术室内麻醉和4000余例手术室外麻醉;近年来成功完成小儿肝移植麻醉40余例,复杂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3300余例;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项,省部级课题3项,厅局级课题6项,发表国内核心期刊论文数十篇, SCI论文6篇;2010年被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授予“小儿麻醉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及“舒适化医疗研究基地”,一直承担着重庆医科大学麻醉系大量教学任务,并接受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医生学习。现为首批小儿麻醉骨干医师培训基地之一。 麻醉科主要人员简介 叶茂,女,1963年出生,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留法高级访问学者,麻醉科主任。 柏林,男,1967年出生,硕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访美学者,麻醉科副主任。 王寿勇,男,1972年出生,博士后,博士,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访美学者,麻醉科副主任。 徐颖,女,1974年出生,博士后,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麻醉科副主任。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前身是卫生部妇幼司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于1982年合作创建的全国较早的四大儿童急救培训基地之一,经过30年的发展,从建科时的4张床,发展形成了拥有前沿为院前急救(120)、门急诊室、留察观察室、后部为重症监护室(ICU)的布局合理、独特、统一的医疗体系。科室现设有PICU/NICU/SICU/CCU,为开放床位31张的综合性中心重症监护病房。全科由4名教授,4名副教授;4名博士生导师共80余名医护人员组成,2011年被卫生部正式确认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并获得卫生部全国青年文明号,卫生部巾帼文明岗,星级护理单位等光荣称号。 建科以来我们不断开辟和完善抢救绿色通道,并行成了以危重病多脏器功能衰竭特别是呼吸系统功能衰竭为龙头的临床工作方向,本学科承担重庆市儿童120救治工作,包括重大灾难性事件的儿童突发抢救工作。年转运救治危重病儿350例以上,病种包括:感染性休克、ARDS、集体中毒事件、鼠药中毒、溺水、溺粪、严重颅脑损伤、烧伤、挤压伤、心肺复苏、惊厥持续状态、全身严重剥脱性皮炎、重症肺炎、先天性心脏病等。年完成急诊人数4万余人次,留察人数40万余人次。重症监护室年床位使用率95%左右,年收治病人总数达2千余人次,在PICU我们能常规开展危重病患儿(1)心肺复苏术; (2)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 (3)机械通气技术; (4)纤维支气管镜技术; (5)深静脉及动脉置管技术; (6)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 (7)胸穿,心包穿刺技术及胸腔闭式引流术;(8)电复律与心脏除颤术;(9)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技术;(10)持续血液净化技术;对呼吸衰竭、心血管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脑水肿颅内高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抢救达国内先进水平。在完成日常临床工作的同时不断开展临床创新技术,包括低年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症的监护治疗,镇静镇痛技术在围手术期病儿的应用,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监护治疗,小儿ARDS流行病学研究与治疗等。 本学科是我院急诊医学硕士学位授予点,儿科学博士学位授予点,护理硕士学位授予点,卫生部全国儿科护士ICU资质培训基地,卫生部定点的危重病急救医学培训基地,现为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全国委员单位,中华医学儿科分会急救学组副组长单位,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儿科学组副组长单位,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分会儿科学副主任委员单位,是《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副主编单位,《中华儿科杂志》等多家学术杂志编委单位。近年来本学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人事部、国际合作项目,重庆市科委等科研项目20项,总经费150余万元,并先后与加拿大UBC大学儿童医院,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建立长期的多方位的合作。研究成果获重庆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1项。 经过全体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和辛勤工作,我们决心继续保持可持续稳定发展,提高急诊医疗的技能和临床经验,并利用院前急救(120),门诊急诊和ICU三位一体的模式把我院危重病急救医学办成具有国内优异学术水平、实验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临床和学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