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创建之初的主要科室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湖北省传染病学界享有盛誉。湖北省重点学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及博士后流动站,内设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临床病毒学分室,武汉大学消化与肝病研究所肝病研究室。医师中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导师3人,正高职4人,副高职5人。全国专业学会委员1名,省内专业学会主任委员1名。拥有病床30张。近几年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国家人事部、湖北省科技攻关、湖北省卫生厅重点课题等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感染病科实力雄厚,医术精湛,在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血吸虫病研究等获得多项科研成果。上世纪70年代开展了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获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奖励;80年代率先与美国陆军传染病研究所合作,积累了一系列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治疗经验,“病毒唑治疗流行性出血热”获国家教委二等奖;近年来,致力于病毒性肝炎的研究,一系列科研成果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2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目前对病毒性肝炎及其它各种肝病的临床诊治有较深入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乙型和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有较深的研究,在重型肝炎的早期诊断、综合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人工肝支持系统在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重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及高脂血症方面疗效显著。对其它感染性疾病、慢性腹泻、寄生虫病的诊治有独到的经验。
医生姓名:龚作炯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感染内科
医生姓名:江应安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感染内科
医生姓名:胡积军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感染内科
医生姓名:杨丽华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感染内科
湖北省重点学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及博士后流动站。拥有病床120张,医护人员63人,其中主任医师、教授10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5人,45岁以下医师均具有博士学位。学科实力雄厚,医疗技术处于全国先进水平,在肺癌的早期诊断、支气管哮喘、睡眠呼吸障碍、慢性阻塞性肺病及肺心病的诊治方面独具特色。在全省率先开设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睡眠呼吸障碍诊疗室。目前RICU病床数与诊疗条件居全国前列,收治了大量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高。其中,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气道阻塞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等)睡眠呼吸障碍的研究在全国处于领跑地位。在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和胸腔镜对呼吸系统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于1994年引进了世界先进的全套肺功能仪,为临床和科研提供了极大便利。对肺癌的多种生化标志物检测、肺癌组织中乳头瘤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等的检测,发展到通过对多种癌基因联合检测对肺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研究体系。先后获得湖北省“九五”攻关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培养了一批在国内外医学工作前线并取得优异成绩的高素质的研究生,。
医生姓名:潘显光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呼吸内科
医生姓名:曹作炎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呼吸内科
医生姓名:陈国忠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呼吸内科
医生姓名:罗词文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呼吸内科
本学科是湖北省重点学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及博士后流动站。在老年性疾病诊疗、护理以及高干高知的医疗保健等方面积累了几十年的临床经验,开设了老年病专家门诊以及干部门诊。主要从事老年心血管疾病、老年呼吸系统疾病、老年消化系统疾病、老年内分泌疾病、老年脑血管疾病的诊治及高干高知的医疗保健工作,对老年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疾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糖尿病、痛风、骨质疏松症、甲状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消化道疾病以及老年多器官疾病、老年危重疾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保健局和省市科技公关项目10余项,科研成果先后获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0余篇,主编及副主编《临床老年心脏病学》等7部学术专著,这些专著已成为全国同行的重要参考书。
医生姓名:张永珍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老年病科
医生姓名:刘淑华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老年病科
医生姓名:邬松林
综合评分:4700
医生资格:副主任医生
科室细分:老年病科
医生姓名:张黎军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老年病科
本学科是全省较早成立的内分泌专业科室之一,湖北省重点学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及博士后流动站,国家临床药物实验基地,湖北省糖尿病防治办公室所在单位。该科具有先进的检测和实验设备、强大的医疗技术力量和舒适的治疗环境。病房位于安康楼5楼,开放病床46张,配备有胰岛素泵、实时动态血糖监测仪,全方位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内分泌实验室配备有双能X线骨密度仪和免散瞳眼底照像及外周血管病变检测仪,可进行尿微量白蛋白、快速HbA1c监测及多种激素水平的测定,以全面掌握病人病情。全科具有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以上职称者6人,在内分泌代谢疾病的诊治方面有着很高的水平,特别是在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的诊治上处于全省先进水平。
医生姓名:甘佩珍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内分泌科
医生姓名:李竞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内分泌科
医生姓名:文重远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内分泌科
医生姓名:毕会民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内分泌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为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武汉市打造中部地区医疗服务中心建设的重点专科。在国内知名专家何钦圣、胡振序、余绍祖等教授的领导下,于1954年在大内科成立神经精神疾病研究小组,1956年在湖北省建立较早的神经、精神科专业病房,1984年建立神经病学教研室和神经科专业病房。1986年神经科病床数即达50张,为当时全省之较。2007年以神经病学教研室为基础成立神经内科Ⅰ、Ⅱ两个独立临床科室,病床数达200张(其中重症监护病房30余张)。1978年我院神经内科成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点,并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此后每年招收进修班并接受进修生。2003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由此培养了大量神经科专业人才,遍布全省、辐射全国。1979年成立湖北省神经精神病研究所,率先开展脑脊液细胞学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研究。1998年批准为卫生部临床药理基地。2012年被评为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神经内科被评为全国优质护理示范病房。2004年余绍祖教授等组织创办神经病学专业杂志《卒中与神经疾病》,现为科技部和教育部核心期刊。1963年我院发起成立武汉地区神经精神科学会,1980年成立中华医学会湖北神经精神科分会,1982年成立湖北省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至2009年主任委员一直由本科教授担任。
医生姓名:李承晏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神经内科
医生姓名:曾庆杏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神经内科
医生姓名:卢祖能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神经内科
医生姓名:潘松青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神经内科
本学科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湖北省重点学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及博士后流动站,武汉大学泌尿系疾病研究所肾脏病研究室,湖北省肾病学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卫生部腹膜透析培训示范中心,卫生部县级医院血液净化培训中心。现有床位110张,拥有世界优异的血液净化中心、腹膜透析中心及两个专科实验室。在职人员65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10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5名;全国学会常委2名,省医学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3名、副主任委员3名;10人分别担任全国及省级杂志副主编及编委。80%医师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中青年医师均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是全省规模较大的肾病内科专业之一。现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12项,近几年有3项成果通过鉴定,均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主编专著5部,副主编、参编12部。 全科技术力量雄厚,处于全国先进水平。主要诊治的疾病有急慢性肾炎、遗传性肾炎、肾病综合症、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乙肝相关性肾炎;急慢性肾衰竭;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泌尿系感染等。其中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急慢性肾衰竭、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的诊治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医生姓名:贾汝汉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肾内科
医生姓名:杨定平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肾内科
医生姓名:王惠明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肾内科
医生姓名:刘红燕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肾内科
本学科创建于上世纪20年代,是国内较早成立的西医专科之一。1958年成立消化内科专业组,1985年消化内科从大内科中划分成为独立的临床专科。在国内权威消化内科专家于皆平教授、沈志祥教授、罗和生教授的带领下,科室全体员工秉承“严谨认真、求实创新”的理念,在服务广大患者的同时,使科室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本学科是湖北省重点学科、武汉大学重点学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及博士后流动站;中华内科学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湖北省消化学会主任委员、内科学会及消化内镜学会副主任委员所在单位;湖北省消化内镜介入诊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湖北省消化内镜质控中心挂靠单位;国家药物临床研究机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Ⅱ级实验室,湖北省消化系统疾病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医学院消化与肝病研究所、消化系病研究室。担任全国20多种学术杂志的常务编委和编委。学科技术力量雄厚,有教授、主任医师15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6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15人。博士生导师于皆平教授、沈志祥教授和学科带头人罗和生教授是国内知名消化系疾病专家,对消化系统危重和疑难疾病的诊治深有心得,尤其在内镜诊治消化系统疾病方面具有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
医生姓名:于皆平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消化内科
医生姓名:沈志祥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消化内科
医生姓名:罗和生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消化内科
医生姓名:董卫国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消化内科
心血管内科系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国家985工程II期、III期重点建设基地,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III级实验室,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湖北省重点学科,湖北省特色学科,湖北省心血管病医学临床研究中心,湖北省心血管病介入诊疗质量控制中心,湖北省心血管病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模式动物中心,武汉市心血管病医学临床研究中心,武汉市心血管病医学临床研究中心,湖北省心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及武汉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也设在本学科。武汉市委、市政府打造国家医疗服务中心的重点建设专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 本学科于1972年由内科学分出,成为独立的三级学科建制。自独立建制以来,以临床为本,全面开展心血管病的临床防治及新业务新技术的创新研究,同时注重心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以及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不断创新临床诊疗技术,提高医疗水平,形成了基础研究与临床防治紧密结合的完整学科体系,成为自己特色与优势。经过近40年的建设与发展,学科的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临床诊疗的特色和优势越来越突出,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并已搭建了与国际接轨的科研平台,取得了一批原创性成果,提升了理论研究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造就了一支理论扎实、技术精湛、敬业爱岗、奋发有为、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建成了承担国家和湖北省重大基础和应用研究的重要科研基地,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全国知名专科。
医生姓名:李庚山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心内科
医生姓名:黄从新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心内科
医生姓名:江洪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心内科
医生姓名:唐其柱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心内科
湖北省重点学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及博士后流动站,湖北省和武汉市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所在单位。拥有教授、副教授5人,拥有床位45张(其中百级无菌层流室5张,千级无菌层流室1张),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血液病(如急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殖性疾病等)、免疫性血液病(如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独具特色。全科实力雄厚,技术处于全国先进水平。科室分门诊、普通病房、层流病房、血液实验室。
医生姓名:高清平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血液病科
医生姓名:陈友华
综合评分:4700
医生资格:副主任医生
科室细分:血液病科
医生姓名:敖绪斌
综合评分:4700
医生资格:副主任医生
科室细分:血液病科
医生姓名:陈伦华
综合评分:4700
医生资格:副主任医生
科室细分:血液病科
风湿病专科成立20余年来,共接诊各类风湿病患者3万余人,病人遍及全省各地,部分来自邻近省份。我科常年开设专家门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业务范围与专业特长:1.关节肌肉痛的鉴别诊断;2.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治;3.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治;4.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治5.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其他结缔组织病的诊治。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外科是湖北省重点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授予点及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脊柱外科技术力量雄厚,在国内较早开展脊柱手术治疗的单位。多年来在脊柱疾病的临床诊疗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开创了多项新技术,完成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并形成了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脊柱外科专业团队。脊柱外科能完成从颅底到骶骨的全脊柱病变的手术治疗及微创手术治疗,诊疗水平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学科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7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8名,主要成员均多次赴美国、德国、瑞士、意大利以及日本等国留学或研修,国际交流频繁。除肩负湖北省及周边省份的疑难、危重脊柱疾病患者的诊疗任务外,还承担着培训脊柱外科医生的责任。骨I脊柱外科、创伤 主要诊治范围包括脊柱退行性病变、脊柱创伤、肿瘤、结核、畸形、感染等病患,特别擅长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脊柱外科常见、多发病的手术治疗。率先在省内开展脊柱微创手术,如椎间盘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神经根管扩大术、内固定、压缩性骨折或脊柱肿瘤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等;率先在省内开展高位颈椎损伤的手术治疗,如寰枢椎骨折、脱位、肿瘤、结核等;自90年代在省内率先开展颈椎病的手术以来,已治疗这类患者逾2000例,治疗方法包括颈椎前、后路减压、固定、椎体切除重建、颈椎间盘置换等,治疗效果优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率先在省内开展脊柱肿瘤切除、椎体置换、重建术;大量开展各种脊柱复杂畸形的矫正手术,如后凸、侧弯畸形、反曲畸形等;各种脊柱常见病的规范化诊治方案,如脊柱结核、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手术效果优良。
医生姓名:陶海鹰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骨科
医生姓名:王炳勋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骨科
医生姓名:陈家禄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骨科
医生姓名:卫爱林
综合评分:4700
医生资格:副主任医生
科室细分:骨科
本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湖北省重点学科,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 1955年,在知名专家詹炳炎教授的领导下成立泌尿外科专业组,1973年独立成为泌尿外科,先后有詹炳炎教授、王玲珑教授、张孝斌教授及刘修恒教授任科主任。经过半个世纪几代人的努力,本学科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国内知名学科。学科自创立以来,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在国内外泌尿外科领域有着辉煌的历史,先后首创了多种泌尿外科手术方法:1983年开展世界上首例同种异体睾丸移植术,治疗睾丸先天性或后天性缺如及睾丸功能低下患者,及世界上首例胎儿肾上腺移植治疗Addison’s病,均取得成功,得到国内外业界的广泛关注及一致好评,并多次在国际国内会议上进行学术交流及技术推广,经吴阶平院士主持的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得卫生部乙等奖2项。国内首创附睾管输精管吻合术和改良式跪俯卧位膀胱阴道瘘修补术,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本学科组成单位包括:住院病房(分设泌外I科、泌外II科、泌外Ⅲ科)三个医疗单元、专科门诊室、专家门诊室、泌尿外科研究室、体外碎石中心、腔镜诊疗中心、介入治疗中心。现开设病床100张,年门诊量近5万人次,年住院病人3300余人次,年手术台次达3600余台。
医生姓名:刘修恒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泌尿外科
医生姓名:胡云飞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泌尿外科
医生姓名:吕胜启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泌尿外科
医生姓名:罗洪波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泌尿外科
肝胆腔镜外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及博士后流动站。是从原普外科独立出来的重点特色专科,学科实力雄厚,诊疗实力上居国内先进水平,在国内享有较高声誉。学科以微创技术为特色,拥有高清腹腔镜、电子胆道镜、电子腹腔镜、胆石碎石机、射频消融治疗仪、肝储备功能分析系统等先进设备,使肝胆胰脾病人的治疗微创化和精准化,深受广大病友好评。学科医生中教授5人,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2人,研究生导师6人。科室老中青人才济济,多数师从国内外名师并具有博士学位,留学归国人员3人。学科近10年来广泛深入开展对肝胆疾病、腹腔镜技术的应用与基础研究,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国内先进水平。肝胆腔镜外科病房是卫生部首批整体护理模式病房,拥有训练有素、技术精良的护士队伍,深受病友欢迎。肝胆腔镜外科诊疗范围涵盖肝胆胰脾、后腹膜外科等全部疾病。
医生姓名:严际慎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普外科
医生姓名:王卫星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普外科
医生姓名:丁佑铭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普外科
医生姓名:沈世强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普外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是湖北省重点学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是国家卫生部审订批准开展心脏、肾脏、肝脏、肺脏等器官移植的单位,也是全国较早开展器官移植的单位之一。器官移植科拥有辉煌的历史。1983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原湖北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在知名专家詹炳炎教授的带领下,实施了亚洲首例同种异体睾丸移植术,1985年又实施了世界首例胎儿肾上腺移植术治疗成人慢性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症,均取得成功,拉开了我院器官移植事业的序幕。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院开始开展肾移植手术。至2002年,肾移植患者的手术成功率、移植物长期存活率均有了显著的提高。目前,我院肾移植已达全国先进水平,并在围手术期病人管理、移植肾功能的保护、排斥反应的诊断和治疗以及高敏患者肾移植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已有逾500位患者在我院接受肾移植手术。除肾移植外,近年来,我院先后开展了肝移植、心脏移植,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器官移植科编制床位25张,年手术量近百台。科室主任周江桥教授从事器官移植工作十五年,在肾移植领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主持或参与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共10余项,在研课题3项,发表国内外期刊论文30余篇。现任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常务委员,湖北省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副主任委员。并担任《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器官移植》、《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等杂志编委。
本学科是湖北省重点学科,国家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及博士后流动站。学科成立于2002年6月,主要从事乳腺和甲状腺等疾病的临床诊治、科研及教学工作。现设有两个病区,开放病床80张。年门诊量30000余人次,年收治病人近3000人次,手术2000余例次。本学科是国内专业技术力量雄厚、技术手段先进的乳腺甲状腺专科之一,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学术地位。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4名,其中正高4人,副高1人,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导师2名,80%以上具有博士学历。科主任孙圣荣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甲状腺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生物工程学会乳腺甲状腺生物治疗分会主任委员、湖北省抗癌协会乳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百万妇女乳腺普查工程”湖北省专家、湖北省农村女性“两癌”防治乳腺癌组组长。被评为武汉市“人民心中的好医生”。近年来,学科先后主持和承担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已开展基因芯片检测乳腺癌中基因表达谱预测乳腺癌对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的敏感性、乳腺癌转移的分子机制、乳腺癌干细胞分子生物学等多项临床基础研究。
医生姓名:孙圣荣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乳腺外科
医生姓名:童鹤翔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乳腺外科
医生姓名:涂毅
综合评分:4700
医生资格:副主任医生
科室细分:乳腺外科
医生姓名:姚峰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乳腺外科
本学科为武汉市打造中部地区医疗服务中心建设的重点专科,湖北省重点学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及博士后流动站,湖北省神经外科学会主任委员单位。内设武汉大学神经精神研究所神经外科研究室,是医院较好文明科室,2009年获得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为首批卫生部优质护理示范病房、湖北省卫生厅先进基层党支部、湖北省青年文明号。现有三个病区,共开设床位128张以及中心ICU20张,拥有美国GE公司MR750 3.0T及1.5T MRI,美国GE64排螺旋CT,IGRT医用直线加速器及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先进的SIMENS脑血管造影检查设备、DSA数字工作站,Zeiss公司Pentero显微镜1台、NC-4显微镜2台,Leica公司M720 OH-5显微镜、M500WMS-2及MS-3显微镜各1台,术中超声刀,5台Medtronic神经外科专用显微高速磨钻、Oxford公司5通道SYNEGRY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ZD立体定向仪系统、Storz脑室镜、Nicole-ONE术中脑电图等先进设备,拥有先进独立的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及多导中心监护设备。学科实力雄厚,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医生中正、副教授1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7人,博士后2人,博士17人,硕士7人。近几年来,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以及省部级项目20余项,取得多项科研成果经鉴定达国际先进或国内先进水平,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武汉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主编、主译及参编专著10余部。已开展颅脑损伤、脑肿瘤的基础与临床、动脉瘤的基础与临床以及癫痫的外科治疗等研究。每年收治来自省内各地住院患者2000余例,年手术台次2000余台。
医生姓名:陈谦学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神经外科
医生姓名:陈治标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神经外科
医生姓名:郑必全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神经外科
医生姓名:徐海涛
综合评分:4700
医生资格:副主任医生
科室细分:神经外科
胸外科是国家卫生部评定的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内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及博士后流动站,外国留学生培养基地,湖北省较早评定的重点学科,在国内胸外科界享有盛誉。学科成立于1954年,是国内较早成立的普胸疾病治疗专科之一。在国内知名胸心外科专家姚震、高尚志等老一辈教授的领导下,学科取得了长足进步,现已成为辐射全国的胸外科疾病诊治中心,广泛收治了来自全国各省市的患者。学科拥有独立的门诊、病房及技术精湛的医疗队伍。开设病床49张,拥有先进的医疗器械和手术设备,为患者创造了安全的医疗环境和舒适的康复环境。学科现有医师15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7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3人。9名医师拥有医学博士学位,并有多名医师曾到国外发达国家进修学习。学科有4人在全国和省内专业学会任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并在7种全国一级杂志任副总编和编委等职,近10年来获得国家卫生部、教育部和湖北省科技进步奖14项,在国际、杂志发表医学论文300余篇。学科在肺外科、食管外科、胸部畸形矫治以及胸腔镜微创手术等方面的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处于国内先进行列,尤其是对复杂食管疾病的外科治疗,在国内独树一帜,结肠代食管手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医生姓名:程邦昌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胸外科
医生姓名:黄杰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胸外科
医生姓名:毛志福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胸外科
医生姓名:王土生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胸外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创建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首批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博士后流动站和湖北省首批重点学科,现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技术协作培训中心湖北分中心,中南地区心血管病技术协作中心,湖北省心血管病临床研究中心,心血管病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是武汉市打造中部医疗服务中心重点建设专科。经过五十余年的精心建设和发展,心血管外科已经形成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专业机构,年手术量位居中南地区前列,综合实力已达国内优异。本专业于1963年在湖北省较早开展心内直视手术及低温体外循环手术,1980年成功完成省内首例婴儿(10Kg)心内直视术,近年来又在省内率先开展多项新技术新业务,涉及先天性心脏病、成人心脏病和大血管疾病三个亚专业,促使传统的心外科手术向病种复杂化和手术微创化的方向发展,手术疗效显著,成功率高达98%。以微创小切口心内直视术、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搭桥术、胸腔镜下先心矫治术、Hybrid杂交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充分简化手术方式,提高手术质量,改善病人预后;随着危重症患者的比例增加,深低温停循环下主动脉全弓替换手术+象鼻支架植入术、全胸腹主动脉联合置换术、心脏移植术等高难度手术成熟应用于临床,挽救了大批危重患者的生命,极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医生姓名:王志维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心脏外科
医生姓名:高尚志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心脏外科
医生姓名:林道明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心脏外科
医生姓名:张遵严
综合评分:4700
医生资格:副主任医生
科室细分:心脏外科
本学科系湖北省重点学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及博士后流动站。学科是全省实力前列的特色专科,为省内胃肠外科专业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系医院较好文明科室,学科带头人童仕伦教授为湖北省胃肠学会的领军人物之一。本学科拥有一批训练有素、技术全面的高素质的医护队伍。其中正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者6人,具有硕士学位者7人、硕士生导师2人。现拥有病床50张,拥有电子数字肛镜,电子胃镜,电子肠镜,腹腔镜,超声刀等系列先进设备,设有胃肠器械吻合中心、胃肠道肿瘤微创治疗中心、痔瘘治疗中心和造口联谊中心。本学科可完成该领域各项先进性手术,及国际较新潮流或代表性手术。主要开展对胃肠道肿瘤进行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及腹部良性疾病、普外常见疾病的手术治疗,其中胃癌根治手术、结肠癌根治手术、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吻合器痔切除(PPH)手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特别是胃肠腔镜外科手术的大量开展,具有创口小、出血少、伤口美观、恢复较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科室自创建以来,一直坚持“科学、友善、良知”的服务理念,真诚地为广大孕产妇提供优质、安全的服务。作为湖北省产前诊断中心、危急重症孕产妇转诊单位和省职工医疗保险生育险接诊单位,拥有医护人员31人,正副高职称医师5人,博士学历医师3人,在读博士4人。在孕产妇及新生儿监护技术、产前诊断、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新生儿出生缺陷病筛查、剖宫产术式改进、B超介入治疗、优生优育等方面技术先进,处于全省领跑地位,并已跻身于全国先进行列。对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危急重症处理独具特色,多次成功救治孕产妇,获得省内外同行及病友的好评。
医生姓名:陈建华
综合评分:4700
医生资格:副主任医生
科室细分:产科
医生姓名:魏敏
综合评分:4700
医生资格:副主任医生
科室细分:产科
医生姓名:白骏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产科
医生姓名:范翠芳
综合评分:5300
医生资格:主任医师
科室细分:产科
共开设病床129张,Ⅰ、Ⅱ、Ⅲ病区分别为49张、49张、31张。妇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之一。 全科有正式医护人员50人,其中妇Ⅰ科现有正高职医生4人、副高职1人,拥有博士学位者3人、硕士学位者6人;妇Ⅱ科有正高职医生3人、副高职4人,拥有博士学位者4人、硕士学位者6人;妇Ⅲ科正高职医生2人。妇科创建80余年来,已成为专业齐全、技术精湛的特色学科。在全国知名妇科专家田孝坤教授的带领下,在妇科肿瘤、阴式手术、妇科内分泌、女性盆底重建、妇科宫腹腔镜等微创技术、以及妇产科B超介入治疗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妇科主要特色为妇科恶性肿瘤的筛查、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盆底器官脱垂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经阴道手术等。学科前辈田孝坤教授创导的尿瘘修补手术方法(通过卫生部鉴定被命名为“田式法”)得到了发扬光大,研究成果“经阴道前穹窿宫颈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经专家鉴定为国内首创,研究成果“女性盆底障碍性疾病的基础和手术治疗”经专家鉴定为国际先进,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妇科专业水平在全国处于领跑地位,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高度认可和赞誉。
本学科创建于上世纪40年代,历史悠久,享誉全国,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1978年设儿科系,同年成立湖北省儿科研究所。在国内儿科权威专家郭树椿等教授的领导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发展,现拥有心血管、血液、新生儿、呼吸、肾脏、神经、遗传内分泌、儿科保健等专业,成为门类齐全、人才荟萃的综合性学科。2009年以儿科教研室为基础成立儿科Ⅰ、Ⅱ两个独立临床科室,病床数达176张(其中新生儿病区40张)。学科现有正副教授22位,医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5人,全国专业学会委员4人,省专业学会副主任委员5人。先后主持国家和省市科技项目15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0余篇。赴欧美等国留学16人,3人为耶鲁等名校教授。儿科专业齐全,实力雄厚,在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心肌炎、心律失常、新生儿疾病、哮喘、感染、肾病综合征、白血病、贫血、出血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智力测定、疑难病及危重疾病的诊治领域居全省优异水平,许多专业享誉全国。在病毒性心肌炎、贫血、骨矿含量研究及中成药开发等方面获多项研究成果。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全国嗓音言语医学研究中心,湖北省变态反应疾病诊疗质控中心,湖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湖北省听力检测中心,湖北省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中心,卫生部台塑集团、湖北省人工耳蜗植入中心。学科为湖北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和湖北省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主任委员单位 。学科创建于1943年,在临床、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下设四个三级学科:耳科、鼻科、咽喉气管食管科、头颈颅底外科。武汉大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所,《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杂志社。目前,学科开放床位 190 张,建设有四个三级学科,四个中心,各科均具备高素质的人才团队和学科带头人。学科现有教授(主任医师)10名,副主任医师9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6名,在全国担任专业学会委员3 名,省内专业学会主任委员 2名,副主任委员 2 名。
本学科是湖北省重点学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及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是湖北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放射物理与技术专业委员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和湖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肿瘤立体定向放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学科下设肿瘤Ⅰ科(头颈及胸腹2个病区)、肿瘤Ⅱ科、肿瘤Ⅲ科和放疗科,开放病床近350张,工作人员100余人。中心组建于2005年3月,前身是成立于1997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科,中心主要从事肿瘤的临床医疗、教学与科研工作。学科设备齐全,现拥有世界优异、国内前列的美国VARIAN公司生产的内置电动多叶光栅、23EX双光子直线加速器一台,配备机载锥形束CT;能够开展图像引导放疗技术的23IX双光子直线加速器一台,配置头部、体部立体定向放疗系统。此外还配置了VARIAN公司较新的放疗定位Acuity模拟定位机、aria网络系统和Eclipse 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代表了该领域世界很高水平。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口腔科是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武汉市口腔医学会副会长单位、湖北省口腔医学会正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学科以临床为主,全面开展口腔疾病的临床防治及新业务新技术的创新研究,同时注重口腔医学的基础研究。现设有口腔内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科、口腔正畸科和口腔种植科5个专业,并设口腔特诊室、口腔微创手术室、口腔种植室、洁牙中心。拥有优质牙科综合治疗台45台及先进的CT、曲面断层、头影测量等X光机。现有医护人员30人,其中正高职称4名、副高职称5人、博士7人。学科实力雄厚,医疗技术处于全省先进水平,可开展牙种植术、微创拔牙术、冷光美白术、显微根管治疗术、儿童牙颌畸形的早期矫治、舌侧矫治、隐形矫治、个性化矫治、复杂疑难牙颌畸形的矫治、CAD/CAM纳米氧化锆全瓷牙、精密附着体、贵金属烤瓷冠、套筒冠、儿童牙病的防治、口腔颌面部骨折复位、激光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血管淋巴管瘤、囊性疾病以及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唇腭裂的综合序列治疗、阻鼾器治疗OSAS(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技术。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为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是湖北地区较早创立的眼部疾病防治基地,为目前国内综合医院中规模较大的眼科中心。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是湖北省医学临床研究中心及武汉市中部医疗服务中心重点打造的省级重点学科。设有武汉大学眼科研究所、湖北省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临床筛查中心、湖北省防盲办公室、卫生部湖北省白内障手术培训基地、、湖北省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实验基地等重要机构。学科拥有一栋医疗设备齐全,集门诊、病房、检查室、手术室于一体的独立眼科大楼。眼科大楼共9层,建筑面积8256m2,设有门诊、病房、手术室、机能检查室、准分子激光中心、配镜中心、眼库和眼科研究所等部门。其中病房分为I、II、III、IV四个病区,总开放病床数155张。科室拥有B超声诊断仪、眼科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仪、眼科电生理仪、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角膜地形图仪、视网膜荧光眼底造影机、YAG激光仪、光凝激光设备、氩离子激光机、白内障超声乳化机、玻璃体切割机视网膜冷冻仪等一大批先进的眼科检查和手术设备,总价值达5000万元。学科共有眼科医师60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者22人,占36.7%,具有博士学位者19人,占31.7%,具有国外教育背景者10人,占16.7%;共有护士78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29人,大专以上学历者73人。学科拥有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常委1人,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学组委员4人,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年委员1人,中国残疾人视力康复委员会委员1人。通过多年建设,培养了一支研究方向稳定,学术严谨,年龄、职称、学历、专业结构合理,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充满活力、团结合作的年轻学术梯队。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于1982年8月在省内率先成立了急诊科。科室现有医护人员53人,其中高级职称专家9人,急诊医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5人,硕士学位者7人,在读博士5人,其中3人分别担任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学分会委员、湖北省急诊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常委、青年委员;武汉市急诊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委员等职务。科室拥有先进的抢救、监护仪器设备,如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心肺复苏器、中央监护系统等。目前设内科、外科、神经科、妇产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精神科急诊诊室及两个装备齐全的抢救室、ICU、观察病房、输液室和专家诊室;实行分科就诊、集中抢救、集中观察、急诊重症监护的工作模式,24小时为各类急危重症患者和意外事故伤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急诊医疗服务。科室有自己独立的急诊应急体系与配套系统,急救体系结构合理,功能完备,时刻处于备战状态,并有一套规范合理的操作常规,急救设备、器材先进,药品齐全。急诊科早期引入重症监护室(ICU),收治中毒盒复苏后综合征等患者,明显降低了危重病的死亡率。急诊病人就诊时按病情危重程度经Triage分诊体系分别进入观察室、抢救室、重症监护室等不同急救区域。一旦有危重病人进入,医护人员立即到位,统一指挥,集体抢救,病情稳定后分别转入不同区域。同时,为较大限度缩短病人就诊时间,急诊科开设了急救绿色通道,保证了危重患者抢救的时效性和整体性。科室年均抢救各类急、危重症患者4000余例,抢救成功率保持在95%以上,成为院内全天候的急救平台。
本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及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卫生部艾滋病临床监测哨点,湖北省艾滋病临床监测哨点。前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所在单位。学科创建于1948年,目前开放病床30张,工作人员27名,其中教授(主任医师)6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6名,多数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现有硕士生导师4人,博士生导师1人。拥有普通治疗室、光动力治疗室、皮肤美容室、专科手术室、激光室、病理室、免疫荧光诊断室、黑光室和药浴室,诊疗各种疑难皮肤病、性病和风湿性疾病。学科知名专家徐世正教授曾担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儿童皮肤病学组组长、继续教育工作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常委,现任湖北省皮肤科医师协会会长、湖北省皮肤科学会名誉主委、武汉市皮肤科学会名誉主委。学科带头人雷铁池教授担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委员兼实验学组副组长、湖北省皮肤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风湿病学会常委;梁虹副教授担任湖北省皮肤科学会常委等。近10余年来,鉴定科研成果4项,2项被认定为国内先进水平;已有3项成果分别荣获省部级一、三等奖。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中华医学会课题3项、省级科研课题3项。
中心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是我院特色学科之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是湖北省精神医学/临床心理学医疗、教学、科研、培训和公共卫生中心。中心现有医师26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11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9人,具有博士学位13人。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5名,聚集了一批享有较高声誉的精神医学/临床心理学高级专业人才。开放病床150张,规划床位300张,年门诊量越11万人次,年住院量约3200人次。中心是武汉大学精神病学和精神卫生教学基地,也是湖北省其它院校的教学协作单位。承担着武汉大学以及湖北省其它高等院校的研究生、本科生的精神病学、心理学等的教学及实(见)习任务。中心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不断,成功举办全国的学术年会,每年举办多次大型学术交流,多次邀请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等国学者参观访问或者讲学,并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中心是卫生部、教育部《精神病学》五、七年制编写单位和八年制统编教材副主编单位。中心多项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生物精神病学及精神药理研究水平在全国处于领跑地位,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水平处于全国先进行列。获得美国STANLEY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攻关项目及 “985”拓展项目各1项。获得湖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贰等奖2项,省卫生厅科技进步奖2项,武汉市科技进步奖2项,上海粟中华2007精神卫生一等奖1项。近5年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SCI收录论文30余篇,在弓形虫与精神疾病、精神药物与糖代谢、动物模型与神经再生、儿童精神病、认知行为治疗领域已形成研究特色。
本学科是全国较早成立康复医学科的专业科室,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在湖北省康复医学界有很高的知名度。学科实力雄厚,医术精湛。对中风偏瘫、外伤后截瘫、脑瘫、颅脑损伤后的各类瘫痪以及脑外伤后遗症、周围神经损伤、骨折,、骨关节及运动系统损伤等疾病的康复治疗有独特疗效。在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偏瘫、外伤后截瘫、脑瘫、骨关节及运动系统损伤等疾病的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综合治疗效果获得病人高度好评。开设有康复门诊,康复病房及专业康复治疗室。学科现有医务人员30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6名,各类中级职称治疗人员13名。有3人在全国专业学会任委员,4人在湖北省内康复专业学会任主委、副主委、常委、委员。学科现有各种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治疗,传统康复治疗,言语吞咽治疗,康复工程等康复设备,其中有肌电图,诱发电位和等动关节肌肉训练仪,电子生物反馈治疗仪,矫形器制作设备等。可以开展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各种物理治疗,认知训练、语言矫治、矫形器配制与训练等综合康复治疗。知名公安英雄方亮曾在我科康复治疗,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针灸科建科已有60余年的历史,拥有以传统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与现代医学结合的门诊治疗型科室和多名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传承独特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拥有国内外较全面的针灸治疗手段,配备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如电脑经络仪、超氧刀、超短波、偏正红光仪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针灸治疗的疾病有:呼吸道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眼部疾病、神经系统和肌肉骨骼疾病及免疫系统疾病。中风后遗症专科:主治脑血管病后遗症的半身不遂、肢体瘫痪、语言不清、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喝水打呛)、震颤麻痹、小儿脑瘫、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周围神经损伤等症;骨关节病专科: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结合治疗颈肩腰痛、骨关节病、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慢性腰腿痛、肩周炎、骨性关节炎、顽固性软组织损伤等;针灸减肥专科:特别是单纯性肥胖、内分泌失调性肥胖(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症)、更年期肥胖者均有明显疗效。对失眠、高脂血症、月经不调等均有治疗作用。
本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中医学硕士学位授予点。在知名中医、全国优异中医临床人才宋恩峰主任带领下,中医科名闻国内。学科开设有病房和门诊。全科有全国优异中医临床人才1人,正高职专家8人,副高职专家5人。科内分设有中医内科、中医外科(含痔瘘)专业,开设中医肿瘤门诊、中医痛风与肾病门诊、中医风湿门诊、痔瘘门诊、中医妇科门诊等。科室走中西医结合之路,坚持以中医特色为主,中西医结合,对治疗各种急慢性疾病,尤其是慢性疑难杂病有独到之处。通过中西结合疗法控制早期癌症患者病情进展,并对不适宜手术放化疗患者予以中医辨证施治,扶正祛邪,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抗癌等,预防复发与转移,通过临床实践,进一步提高了晚期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中医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筛选有效中药复方制剂,并提炼出一整套治疗方案(包含内服与外用药),可有效降低血尿酸,改善肾功能,降低高血脂等,并承担国家、省级治疗痛风课题,达国内先进水平。另外,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等特点
本学科是湖北省重点学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技术处于全国先进水平。2000年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用阴茎海绵体延长术重建阴茎功能》的独立完成单位、湖北省内整形烧伤、医学美容外科的龙头单位。 经过近30余年的发展,学科现开设病床30张;专科门诊设在门诊三楼,有诊断室二间;整形美容治疗手术室设在民康二楼,现代化专科手术室可同时进行7台手术。每年开展各类整形美容手术近5000台。 学科拥有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教授、副教授以上医师8人,主治医师,博士、硕士等梯队人才十余人,取得多项国家、部省、医科大学基金资金资助的科研课题,并多次获奖。已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60余名,进修医师近二百人, 为兄弟单位输送了一大批整形外科专业人才,他们大部分回到原工作单位成为学科骨干和带头人,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美容方面的专业人才。近10年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百余篇。部分被SCI收录,参编主编整形美容著作,教材十余部,并与国外多家大学整形外科专业建立了学术交流联系。学科可开展国际整形外科领域所有的业务。主要包括:重睑术、隆鼻术、眼、耳、鼻、唇部畸形修复及缺损再造、面部除皱、唇、腭裂修复、毛发移植、斜颈矫治、隆乳、巨乳缩小、乳房下垂及乳头畸形矫治、超声吸脂减肥术、尿道上、下裂的修复、阴茎延长及再造、处女膜修补等男女生殖器整形、手部畸形(如多指、并指)矫治、瘢痕切除、血管瘤的治疗以及各种美容手术失败与各种创伤的修复等。其全球首创的“龙氏阴茎延长术”享誉世界,并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
本学科成立于2000年,是国内较早成立的生殖医学中心之一。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是卫生部批准的正式开展辅助生殖技术的学科。作为国内较早成立的生殖医学中心,十余年来一直不懈努力,至今分娩出生的试管婴儿宝宝已达数千例,为广大不孕不育患者带来了福音。中心装备有彩色超声仪、显微操作仪、程序冷冻仪、CO2培养箱、体视显微镜、倒置显微镜、计算机精液分析系统、IVF超净工作站、空气层流净化室等众多先进设备。中心人员技术力量雄厚,均具有较全面的生殖内分泌基础理论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实施的特色医疗项目主要是辅助生殖技术及不孕症的微创腔镜手术,包括:1. 不孕不育相关疾病妇科微创内窥镜手术(腹腔镜、宫腔镜)的诊断和治疗;2. 人工授精技术;3.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及其各类衍生技术:包括常规IVF-ET、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CSI)、着床前遗传学诊断、冻融胚胎移植、辅助孵化、多胎妊娠减灭术等;4.生育力保存技术:胚胎冷冻、卵子冷冻及精子冷冻等;5.男性因素不育(如:少、弱、畸精症,无精症,性功能障碍等)的诊断和治疗、男科手术(如:附睾和睾丸穿刺取精术、睾丸活检术和显微睾丸取精术等)治疗。
本学科是湖北省重点学科,国家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及博士后流动站。作为集临床麻醉、急救复苏、疼痛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二级临床学科,学科经过多年发展,在医疗、教学、科研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综合实力居华中地区前列。学科现有在职医护人员165人,麻醉医生55人,其中正高、副高职称以上18人,博士学位27人,硕士学位20余人,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分会委员1名,湖北省和武汉市麻醉学会副主任委员2人,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5名,中华疼痛学会青年委员1名。近年来,学科中标1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SCI论文30余篇,统计源论文200余篇,另承担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在危重疑难患者临床麻醉,重度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麻醉及围术期重要脏器功能保护和疼痛治疗等方面研究独到、积淀深厚,优势明显。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位于民康楼14楼,开放40张床位,为超洁净万级层流病房。其中两人间7间,单人间1间,正、负压病房各1间,整个病区分为二个区域,A区为清洁病房,收治无菌手术后患者;B区为相对污染病房,收治急危重病患者。重症监护中心按照国际标准设计,实行封闭式管理,层流空气消毒,配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其中包括:菲利浦和迈瑞中央监护系统各1套,床边监护仪40台。进口呼吸机22台。床边血液净化机1 台。床边血液分析仪2台。奥林巴斯便携式纤维支气管镜1套。床旁X光机微量注射泵、输液泵、胃肠营养泵、降温毯、除颤起搏监护仪、三氧消毒机等。病房设有中心呼叫系统、可视探视系统、中央监护系统、内部监控系统,每张床头设有摄像头及闭路电视监视系统,避免了交叉感染,并能保证家属及时准确地了解病人的病情。本学科技术力量雄厚,拥有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员62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4人,固定及轮科医生4人,受过专业训练的各级护士50余人。学科成功开展心肺脑复苏、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多发伤的综合监护救治、小儿呼吸功能和器官移植的围术期监护救治神经危重症监护救治工作,且注重人才梯队建设,临床、科研和教学同步发展,其中也包括亚专业的逐步发展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