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新药的研究进展,以及国内外CAR-T治疗的差异
MM新药研发进展
多发性骨髓瘤(MM)的治疗在整个肿瘤领域中进展快,各式新药给骨髓瘤患者带来了良好的前景。目前,主要有两大进展:一是免疫治疗领域,主要集中在如CD38单抗、CS1单抗类药物;针对骨髓瘤表面抗原的细胞治疗药物,如双特异性抗体(CD3×BCMA)、ADC药物(针对BCMA的抗体偶联药物)等;以及如火如荼的CAR-T细胞治疗。这些药物的疗效已被证实,给患者带来了非常好的生存获益。
此外,其他作用机制的药物也有很大进展,比如新型免疫调节剂的出现,first in human,first in class的药物有像XPO1抑制剂(selinexor)即将在中国上市;BCL2抑制剂,已经在国内获批用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其在骨髓瘤中对一些特定人群也可以发挥一定的疗效。
化疗药物方面也有一定进展,比如常用的烷化剂马法兰(Melphalan),对其进行改造后得到的Melphalan Flufenamide,能迅速将马法兰有效荷载传递到肿瘤细胞中。由于亲脂性,其能被骨髓瘤细胞迅速吸收。目前也在对该药物进行深入的临床试验,初步数据显示,对于传统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Melphalan Flufenamide可进一步改善这部分患者的疗效。
总体而言,骨髓瘤的新药研发如火如荼,必然会给骨髓瘤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预期。
国内外CAR-T治疗差异
CAR-T治疗的出现无疑改变了MM的治疗模式,相较于其他治疗手段,其整体缓解率更高、缓解程度更深。即使对于经过5~6线治疗的患者,其总缓解率仍能达到70~90%,完全缓解率可以达到40~60%,可谓是非常惊人的一种治疗手段。
国内CAR-T与国外相比,存在很多不同点:
首先,中国CAR-T临床试验数目与国外相比,可以说齐头并进;但中国CAR-T的种类更多,分人源化和鼠源化、单次输注和多次输注、双表位和双抗原;传统CAR-T、FasT CAR-T及新一代“装甲”CAR-T等等,这些都会给一些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带来很好的获益。
然而,尽管国内CAR-T临床试验数目多、种类丰富,但每个临床试验的入组病例很少,而国外集中进行的CAR-T临床试验,尽管报道的总有效率不如中国高,但可能数据结论更为可靠,这也可能是为何在ITT中未暴露的问题会在Ⅰ/Ⅱ期临床中暴露出来。因此,中国迫切需要集团化地来应对这个问题,联合更多的临床研究单位,展开深入研究,不能只顾研发新的技术。
其次,正如前面强调的,中国小规模的临床试验较多,疗效数据也很好,但这些数据能否在后期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中得到验证,这也是值得重点关注的。
复发难治患者的方案选择
对于复发难治的MM患者,没有较好的方案,只有合适的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治疗历史、对治疗的耐受能力、经济能力等),综合判断患者能够从哪些治疗中获益。
总体而言,对于复发难治的MM患者,尽量选择联合治疗,优选之前没有用过的、不会发生交叉耐药的治疗药物,患者的总体临床获益可能更大。此外,还需要考虑患者对这些未使用过药物的耐受能力,主要是对毒副作用的管理,若患者自身已存在一些毒副反应,在使用某药物时可能加重,就偏向于选择另外的药物。
未来可期
到目前为主,MM仍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对于这种疾病,主要有两种思路:一、尽早治疗,比如在冒烟型多发性骨髓瘤(SMM)阶段、肿瘤负荷较低的情况下,是否可以达到治愈?二、如果不能达到治愈,现有药物足够多,能够应对多次复发,是否可以将这种不可治愈的疾病变成慢性管理模式?
目前现有的药物组合以及疗效高、缓解程度深的细胞治疗已经在临床上崭露头角,我们的首要目标是使患者的生存时间更长。如果可以将这些在难治复发阶段的有效手段,用于首次复发的人群中,是否能够进一步改善临床预后,甚至更早使用后患者会不会得到治愈?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或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及时修改或删除内容,联系邮箱:marketing@360worldca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