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款1类新药获批临床,来自诺诚健华、友芝友生物、第一三共等
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公示,近日有多款新药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包括靶向HER3的抗体偶联药物(ADC)、靶向蛋白降解剂、B7-H3靶向CAR-T细胞注射液、EpCAM × CD3双特异性抗体等等。本文将分享其中备受关注的5款1类新药信息,仅供读者参阅。
诺诚健华:ICP-490片
作用机制:靶向蛋白降解剂
适应症:多发性骨髓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等血液肿瘤
ICP-490片是诺诚健华自主研发的新型靶向蛋白降解剂,本次该药获批在多发性骨髓瘤(MM)、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等血液肿瘤中开展临床试验。
靶向蛋白降解剂通过将靶点蛋白与E3泛素连接酶结合在一起,给靶点蛋白贴上泛素的“标签”,让它们被细胞内的蛋白酶体识别和降解。这类产品可以用于靶向此前不可成药的靶点,通过降解与疾病相关的蛋白治疗多种疾病,解决传统小分子或生物大分子无法解决的难题。
据诺诚健华新闻稿介绍,ICP-490通过与CRL4CRBN-E3泛素连接酶复合物的底物受体CRBN特异性结合,可诱导淋巴转录因子Ikaros和Aiolos的泛素化降解,从而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的生存及增殖,发挥直接抗肿瘤作用。此外,ICP-490还可刺激T细胞活化,释放白介素IL-2,增强效应T细胞的功能,发挥免疫调节效应。
博生吉医药:TAA06注射液
作用机制:B7-H3靶向CAR-T细胞注射液
适应症:复发/难治性神经母细胞瘤
TAA06注射液是博生吉医药自主研发的一款B7-H3靶向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注射液,本次该药获批临床的适应症为复发/难治性神经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几乎仅发生于儿童的颅外实体瘤,其起病隐匿、异质性强。其中,高危神经母细胞瘤更是因治愈率较低而被称为“儿童肿瘤之王”。由于神经母细胞瘤属于低免疫原性肿瘤,免疫治疗效果一直不佳,临床上亟需新型的治疗方法。
B7-H3(又称CD276)属于B7免疫共刺激和共抑制家族,在正常人体组织中表达水平较低,但在人恶性肿瘤中异常高表达,包括在绝大多数类型的儿童实体瘤(包括神经母细胞瘤、尤文肉瘤、横纹肌肉瘤等)中高表达,这使得B7-H3成为治疗多种肿瘤的潜力靶点。
根据博生吉医药新闻稿,针对实体肿瘤复杂的免疫微环境,博生吉医药在TAA06注射液的靶点选择、CAR结构优化、工艺开发、以及临床方案上进行了系统性的创新和优化。在前期动物模型中,该药展现出单次静脉给药就完全清除全部肿瘤的显著疗效。此外,它还在前期体内外药效学研究和安全性评价中取得了良好的数据。今年3月,TAA06注射液先后获得FDA授予的孤儿药资格和罕见儿科疾病认定,用于治疗神经母细胞瘤。
友芝友生物:M701
作用机制:EpCAM × CD3双特异性抗体
适应症:恶性胸水
M701为友芝友生物研发的一款注射用重组抗EpCAM和CD3双特异性抗体。本次,该药获批的临床试验适应症为胸腔注射治疗恶性胸水。癌症患者往往会并发恶性胸水。胸水会导致肿瘤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不仅会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缩短肿瘤患者接受全身治疗的机会,间接降低患者的生存时间。
据友芝友生物公开资料介绍,M701的一端靶向上皮细胞粘附分子(EpCAM)抗原,这是上皮恶性肿瘤细胞表面常见的特异性抗原之一,另一端靶向免疫T细胞表面的CD3抗原。通过靶向EpCAM抗原及CD3抗原,M701可将T细胞招募至肿瘤细胞处,并激活T细胞对肿瘤细胞进行免疫杀伤,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缓解或消除肿瘤细胞对淋巴管的阻塞和腹膜损伤,进而使患者的恶性腹水及恶性胸水症状得到控制、缓解和消除。
早先,M701已经在针对恶性腹水患者的1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疗效,该结果已经在2021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公布。结果显示,在完成核心期治疗的16位受试者中,M701药物单药展现出良好的腹水控制效果,其中10位受试者的腹水减少或消失,其余6位受试者的腹水也未明显增长,总体上腹水病灶的客观反应率(ORR)为62.5%,疾病控制率(DCR)为100%。
目前,友芝友生物正在开展M701联合全身治疗对恶性腹水的2期安全性和疗效研究,初步结果显示治疗组比腹腔化疗组拥有更好的腹水控制效果。根据友芝友生物新闻稿,本次获批临床后,该公司将于近期开展M701治疗恶性胸水的1b/2期临床研究。
第一三共:U3-1402
作用机制:靶向HER3的ADC
适应症: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
在NSCLC患者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虽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携带EGFR突变晚期NSCLC的疗效已得到充分验证,但治疗产生的耐药性通常会导致疾病进展。在携带EGFR突变的NSCLC患者肿瘤细胞中,约83%会表达HER3蛋白。HER3是受体酪氨酸激酶EGFR家族的成员之一,与异常细胞增殖和存活相关,可能与转移发生率增加、生存率降低和对标准治疗的耐药性有关。
公开资料显示,U3-1402(patritumab deruxtecan)是第一三共(Daiichi Sankyo)开发的一款潜在“first-in-class”的HER3靶向在研抗体偶联药物。该药采用第一三共公司专有的DXd ADC技术设计,由人源化抗HER3抗体与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有效载荷通过一个四肽连接子连接而成。该药曾于2021年12月获得美国FDA授予的突破性疗法认定,用于治疗接受第三代TKI和含铂疗法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发生疾病进展且携带耐药性EGFR突变的转移性或局部晚期NSCLC患者。本次在中国,该药获批的临床试验适应症为:用于治疗在EGFR-TKI治疗过程中或治疗后发生疾病进展的转移性或局部晚期EGFR突变NSCLC患者。
在2021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上,研究人员公布了U3-1402针对这类NSCLC患者的1期临床试验结果。数据显示,57名接受U3-1402(5.6 mg/kg)治疗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达到39%,疾病控制率为7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8.2个月。安全性方面,接受5.6 mg/kg U3-1402剂量治疗的患者(n=57)安全性特征与先前研究一致。
康禾生物:注射用K11
作用机制:重组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适应症:骨关节炎、退行性软骨磨损等
根据康禾生物新闻稿,注射用K11是该公司自主研发的重组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它通过激活FGF受体,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实现对软骨层修复的作用,达到逆转病情的效果。本次K11获批临床的适应症为促进软骨再生,可适用于骨关节炎、退行性软骨磨损等病变的治疗。康禾生物将于近期启动该药的1期临床试验。
骨关节炎(OA)是一种高发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它的病理特征为关节软骨的退变及磨损、软骨下骨硬化及脂肪变性、滑膜组织增生等。症状以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为主,严重的还会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髋部骨折、心血管疾病等继发病风险升高等。目前,临床对OA主要采用抗炎镇痛及减缓病情发展的对症治疗,尚缺乏真正有效的药物。注射用K11有望为这类患者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或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及时修改或删除内容,联系邮箱:marketing@360worldca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