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一种基因病,是基因恶变驱动肿瘤细胞生长、扩散。虽然以目前的医疗水平,还无法把恶变的基因变成正常的基因,但可以通过药物识别控制恶变基因,从而中断癌细胞的信号传导,阻碍癌细胞生长。
这种治疗方法我们叫做靶向治疗,就像是瞄准打靶一样,只在局部起作用,对身体其它部位的细胞不会产生严重的损伤。也就是说,能在副作用小的情况下,缩小肿瘤体积,控制肿瘤转移,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肺癌是目前所有恶性肿瘤里,靶向药研制成功的。肺癌患者可供选择的靶向药有很多,但究竟哪种有效?今天,“问上医”就跟大家详细讲讲。
肺癌患者可供选择的靶向药有哪些?有何不同?
(1)针对驱动基因突变的靶向药
目前已经发现的能够驱动肿瘤生长的基因有成千上百种,只有少数几种有对应的靶向药物。EGFR突变基因在中国较为普遍,尤其是不吸烟的女性肺癌患者。代表药物有:一代吉非替尼(易瑞沙)、厄洛替尼(特罗凯)、埃克替尼(凯美纳)。
不过,一代药物与靶点的结合并不牢固,时间一长就自动分开了。于是就有了二代药物阿法替尼。阿法替尼能长久地锁住靶点,效果更好。
但是,靶向药用久了会产生耐药性,出现一种特定的基因突变(T790M),于是就有了针对这一基因突变的三代靶向药奥西替尼(泰瑞沙)。
简单来说,一代、二代靶向药,适用人群类似,相比之下,二代的疗效更好。三代靶向药主要用于一代、二代治疗后出现耐药性的治疗。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足球场上的替补队员,在特定位置球员出现体力不支时替补上场的。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基因突变,也有相应的靶向药物,像ALK基因重排有靶向药艾乐替尼、色瑞替尼、克唑替尼、布加替尼;ROS1基因重排有靶向药色瑞替尼和克唑替尼。
(2)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靶向药
除了针对肿瘤本身驱动基因的靶向治疗,肿瘤微环境也是另一项治疗的靶点。
肿瘤在生长过程中需要血管来供给营养,而刺激肿瘤血管生成的血管上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就成了重要的击打目标。代表药物有:贝伐珠单抗,需要和化疗联合应用。
哪个靶向药治疗肺癌效果较好?
(1)离开基因谈靶点,可能会人财两空
肺癌患者在进行靶向治疗之前,要先进行基因检测,检查患者体内是否存在靶向药敏感的基因突变。要知道,不经筛选随便使用靶向药物,有效的可能性仅有30%~40%。但是,基因突变呈阳性的患者使用靶向药物,有效的可能性高达70%。
像针对ALK基因突变的安圣莎,每个月需要近5万元的费用。但是,这种基因突变,在中国还不到10%,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中国肺癌患者不适用。相比之下,如果确定患者的属于EGFR基因突变,这时候再配合靶向治疗,就能将治愈率提高80%。
(2)靶向药会产生耐药性
肺癌靶向治疗,耐药的发生率基本上是100%。虽然靶向药能抑制肿瘤的信号传导,造成癌细胞生长停滞、细胞萎缩或死亡。但一种靶向药只能针对某一个蛋白、分子起作用,也就是说只能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一条通路。如果让癌细胞找到了新的“生路”,靶向药就会失效。
以EGFR类靶向药为例,平均耐药时间为半年左右。耐药后只能重新检测敏感基因靶点,换用其他的靶向药物,有点像游戏里打怪兽,要不停的换装备,不然就可能被怪兽杀死。
(3)靶向药不是神药,也有副作用
服用靶向药时,除了要考虑疗效,药物的毒副反应也不容忽视。靶向治疗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皮疹与腹泻,部分患者可出现肝功能异常。
不过,靶向治疗的副作用总体要比化疗小得多,其总体发生率明显低于化疗,而且大多数副作用都是轻中度,重度副作用发生率小于10%。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或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及时修改或删除内容,联系邮箱:marketing@360worldca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