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刘伦旭/沈慎思团队揭示肺腺癌进展机制和治疗干预途径
3月29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伦旭、沈慎思共同通讯在期刊《Cell Reports Medicine》上在线发表题为“Multicellular ecotypes shape progression of lung adenocarcinoma from ground-glass opacity toward advanced stages”的研究论文,研究结果为肺腺癌的异质性提供了宝贵的见解,为早期疾病的靶向治疗提供了途径。
研究背景
肺腺癌(LUAD)是肺癌的主要亚型,尽管采用了现代一线治疗,但晚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50%。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出现通过早期检测,特别是以磨玻璃影(GGO)的形式显著提高了生存率。事实上,一项对接受手术的I期LUAD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强调了通过低剂量CT进行早期发现的重要性,揭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94.9%的5年总生存率。
GGO在胸部CT上明显,表现为朦胧的混浊,但不掩盖下面的支气管和肺血管结构。虽然GGO通常表现出低恶性潜力,但它们可以持续数年,如果结节性GGO随着时间的推移扩大或形成固体成分,则表明其为早期恶性肿瘤。相反,患者起初可能表现为完整的实体模式,提示不同的恶性进展途径。肺部恶性肿瘤早期发展的表现是否源于不同的模式,以及如果这是真的,可能涉及的潜在生物学机制尚不清楚。对具有GGO特征的早期LUAD进行组织学检查,发现肺泡壁增厚伴非典型立方体肺细胞,见于浸润前病变,例如非典型腺瘤性增生、原位腺癌、微浸润性腺癌或以鳞状为主的浸润性腺癌 (LPA),手术后显示几乎100%的5年无病生存率。与LPA相关的GGO具有更高的转移和疾病进展风险。
研究发现
研究人员通过机器学习、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和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了58名肺腺癌患者,并确定了六种与不同放射学模式和癌细胞状态相关的肺多细胞生态型(LME)。早期癌症中GGO相关的新抗原被CD8+T细胞识别,表明存在免疫活性环境,而实性结节具有免疫抑制性LME和CD8+T细胞耗竭,由特定的基质细胞(如 CTHCR1+成纤维细胞)驱动。本研究还突出了GGO样本中的 EGFR(L858R)新抗原,表明潜在的CD8+T细胞活化。
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研究结果为肺腺癌的异质性提供了宝贵的见解,为早期疾病的靶向治疗提供了途径。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或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及时修改或删除内容,联系邮箱:marketing@360worldca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