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一道低卫生资源地区消除宫颈癌的难题
“宫颈癌的病因和发病机理非常清楚,患者从感染HPV(人乳头瘤病毒)到持续感染、癌前病变,再到宫颈癌,往往需要10年时间,这中间只要及时发现并治疗,就可以阻止死亡发生。”近日,在第21次全国子宫颈癌协作组工作会议暨中国子宫颈癌防控研究进展学术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卫学院特聘教授乔友林表示,宫颈癌是目前有可能通过综合防控措施达到公共卫生层面上消除的癌症。
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全球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新发宫颈癌病例66万,死亡病例35万,其中85%以上的宫颈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发生在中低资源国家和地区。我国2022年宫颈癌的新发病例为15.07万,死亡病例为5.57万。
乔友林特别指出,我国低卫生资源地区宫颈癌综合防控现状不容乐观。“不仅医疗资源短缺,卫生服务可及性差,并且公众的健康意识淡薄,筛查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如何在低卫生资源地区宫颈癌有效地开展防控工作,成为摆在社会面前的一道难题。
距离目标有差距
早在2009年,原卫生部、财政部和全国妇联合作,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补助经费,在全国31个省开展农村“两癌”(宫颈癌与乳腺癌)检查项目。目前,根据全国妇幼健康统计调查,“两癌”筛查项目已经拓展到全国94%的县(市、区),其中宫颈癌的筛查人次超过2.3亿。
去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等十部门联合制定印发了《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3-2030)》提出,通过为年轻女性接种HPV疫苗、在适龄女性中开展宫颈癌筛查、及时治疗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等三级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防控并终实现消除宫颈癌。
针对低卫生资源地区,我国也开展了《中国低卫生资源地区消除宫颈癌和乳腺癌综合防控示范项目相关课题研究》。
“但是,我们距离完成世界卫生组织‘90-70-90’(即到2030年,90%的女孩在15岁之前完成HPV(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接种;70%的妇女在35岁和45岁之前分别接受高效检测方法筛查;90%确诊宫颈疾病的妇女得到治疗)的目标仍有不小差距。”乔友林表示,低卫生资源地区在疫苗接种、适龄女性筛查和规范治疗方面都面临挑战,距离消除宫颈癌目标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人工智能将提升防控水平
那么,该如何在低卫生资源地区实施消除宫颈癌路径?
乔友林带领团队从1998年起便一直奔走在低卫生资源地区宫颈癌防控一线,他选择的第一个试点地区是山西省襄垣县。
上世纪70年代,山西省襄垣县100个妇女中,超过8.5个死于宫颈癌。“由于基层医疗机构筛查水平薄弱、群众对疾病知晓率不高等原因,很多妇女往往发现时就是中晚期,失去了较佳治疗时机。”乔友林团队将先进的液基细胞学和HPV筛查技术带到襄垣,并“手把手”教当地医生学会阴道镜检查。
新的筛查和诊断技术,让襄垣县宫颈癌防控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现在襄垣县35-64岁妇女筛查率高达85%。
不过,中国幅员辽阔,要让每一个基层医生、细胞病理学医生和阴道镜检查医生都达到三甲医院水平,是非常困难的。
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妇女卫生处处长徐晓超从宫颈癌三级预防角度认为,探索AI辅助诊断技术、HPV自取样技术,以及医疗技术平台远程会诊、互联网辅助诊断、辅助筛查等创新技术的应用,将对提高宫颈癌防控能力非常重要。
探索不同的防治策略
去年,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健康普惠实验室加入了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司指导下开展的低卫生资源地区女性两癌综合防控项目,计划在中西部七省30余个地区开展试点,为超过百万适龄女性提供宫颈癌和乳腺癌的预防、筛查、诊治等相关医疗服务和救助,以科技助力基层开展工作。
“我们就是要去打个样,探索在低卫生资源地区如何用一些简单的、容易操作、高效的检测方法,通过数字化手段来提升筛查效率。”乔友林说。
据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健康普惠实验室高级总监翟家欢介绍,针对资源利用效率低的问题,项目结合需要搭建了基层医生“两癌筛查平台”,已在我国中西部7省10余个地区陆续使用,实现了医生筛查管理一体化,患者筛查信息掌上轻松获取,不再需要像过去手工录入信息那样容易出现重复筛查、漏筛,以及阳性患者在随访环节丢失的情况。而针对基层诊疗能力不足的问题,项目则引入智能化工具,让技术赋能基层医生诊断和筛查工作。
目前,研究团队正在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宫颈电子阴道镜影像辅助诊断系统”,用于辅助医生进行阴道镜诊断是否需要活检以及定位,辅助基层医生打通宫颈癌筛查的最后一公里。
“有效的筛查与疫苗的及时接种,才是有效降低宫颈癌发病的手段。”朱兰表示,要积极探索因地制宜的宫颈癌消除策略,终让所有女性的春天如期到来。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或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及时修改或删除内容,联系邮箱:marketing@360worldca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