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大学(原湖南中医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湖南中医学院针灸系(现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主任、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经络分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针灸学会会长。曾担任国家“七五”攻关、“八五”攀登、“九五”攀登预选项目“经络的研究”课题中“经脉-脏腑相关”专题组长、子课题负责人及“九五”经络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现为湖南省名中医,第五批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63年至今从事针灸教学、临床科研工作五十余年,以“经络研究”中“经脉脏腑相关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为主攻方向”,开展40余项课题研究,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成果奖(含自然科学奖)12项(八项排名第一),升级教学成果奖1项;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编著出版教材、专著13部,其中任主编2部,任副主编5部,参加编写著作4部,整理针灸古籍2部;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科技部中医药重大性基础理论“973”研究课题及国家教育部“不是学科重点专项基金”等国家级科研课题9个,培养硕士研究生20余人、博士研究生30余人。在50余年的医教研工作中,注重将中医基本理论与临床紧密结合,突出脏腑辨证施治特点,擅长针药结合治疗胃肠疾病、妇科病及心脑疾病。创建了“三段取穴”组方(四白、梁门、足三里)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浅表性胃炎;运用对应点针刺配合深呼吸与运动治疗软组织损伤等,获得立竿见影之效。博采众法,集思广益,在靳三针的基础上创立额六针(攒竹、阳白、丝竹空、神庭、头临泣、头维)治疗眼肌无力,配合腹针调理胃肠功能。对面肌痉挛患者采用轻刺激小幅度捻转加震颤手法;棉球闪火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头针、耳针、体针结合治疗脑源性疾病及疑难杂症。
该医疗机构已签约商业医疗险直接赔付的保险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