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无创心电学组副组长,中国心电信息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同时担任多种全国心血管病核心期刊杂志的编委:如中国心电生理和起搏杂志、中国心血管杂志、临床心电学杂志等。1982年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内科医疗临床工作。从1992年起,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专攻心血管内科和临床电生理,先后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自1993年开始,先后对冷凝消融治疗心肌梗死后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和激光消融治疗心律失常进行了深入研究,填补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空白。1998年10月至2001年9月先后在意大利知名的Insubria大学和美国的Wake Forest 大学医疗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3年,主攻心律失常的标测和介入治疗。在知名的意大利电生理学家Salerno教授和美国的Fitzgerald教授的指导下,对心电生理的各种标测技术:Carto标测、非接触标测和超声标测技术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2001年底学成回国后专门从事心脏起搏和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在国内率先应用先进的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反复单形性室速及房颤的射频消融,在国内率先开展冷冻消融的基础研究和冷冻导管消融室上速等,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先后承担有首都医学发展基金、北京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人事部和科技部等省部级科研任务10余项,如《非开胸心外膜CARTO标测及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心房颤动的介入性治疗》,《肺静脉肌鞘触发房颤的机制及射频消融后致肺静脉狭窄的实验研究》,《非开胸心外膜CARTO标测及射频消融心梗后室速的实验研究》,《心血管系统疾病临床数据库建设》和《无创心电学方法检测心肌梗死患者猝死危险性的初步研究》等。作为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在国内外医学杂志的专业论文70余篇。主译和主编专著6部:《美国临床医学问答─心血管学》(北京,海洋出版社);《国际心血管病临床试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阜外心电图图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心电学新进展》(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阜外心电图运动试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中国心电图经典与进展》(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参编专著10余部。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各一项(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临床研究与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