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历:1991年08月—1993年11月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 风湿病学科住院医师 1998年01月—1999年01月 美国南加州大学洛三矶分校(UCLA)医学院 访问学者(风湿病学) 1999年01月—2003年11月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 上海风湿病学研究所 风湿病学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2003年12月—2008年02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风湿病学科教授、主任医师、副主任 2008年06月—2008年12月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中心 高级访问学者(风湿病学) 1999年01月—2008年02月 上海风湿病学研究所 副所长 2003年01月—至今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 PI 2008年03月—至今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风湿病学科教授、主任医师 2008年03月—至今 上海风湿病学研究所 所长 学术职务:1.上海市风湿病研究所所长 2.美国风湿病学会年会策划委员会委员(ACR Annual Meeting Planning Committee,AMPC)委员 3.亚太地区风湿病学联盟(APLAR)红斑狼疮特别研究组 分子生物学特别研究组共同主任(Co-Chair)委员 4.国际红斑狼疮遗传学研究协(The 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for the Genetics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GEN)成员 5.中华风湿病学会中青年委员 6.全国临床免疫学会委员 7.上海风湿病学会委员 课题研究:沈南教授长期从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理及靶向治疗研究,近年来通过功能基因组学、细胞及分子免疫学等多种策略在SLE关键性致病通路的研究中取得显著进展:1)率先发现I型干扰素通路异常激活是狼疮病人的主要分子表型,在此基础建立了用于评价狼疮临床亚群分类及疗效评价的新的生物标记物分析系统;2)系统性阐述Ⅰ型干扰素通路过度活化对狼疮免疫病理损伤的细胞及分子机制;3) 揭示红斑狼疮Ⅰ型干扰素通路异常激活的遗传机制;4)阐明了miRNA在狼疮关键致病通路中的重要调节作用。在Nature Medicine、Plos genetics、Blood、J Immunol、PNAS等杂志上发表SCI收录论文56篇,影响因子合计298.409,SCI引用次数合计1170次;其中5篇论文在风湿病学有影响力的杂志上发表,4篇同期同刊附有特约评论,有 3篇论文被Faculty of 1000收录并评述5次;近5年以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9篇,影响因子合计137.233,SCI引用次数合计426,单篇很高引用137次。近年来有关miRNA和狼疮的研究工作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影响,受邀在Nature Reviews of Rheumatology, Current opinion of Rheumatology, Arthritis Research & Therapy上撰写特约综述。 创新专利:1.微小RNA基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专利号200810095841.X 2.人类Toll样受体7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应用 专利号200710047636.1 获得荣誉:国家973科学家 2013 国自然杰出青年基金 2010 国务院政府津贴 2012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2009 上海市领军人才计划 2009 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异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 2009 ACR Rheumatology Research Foundation Edmund L. Dubois, MD, Memorial Lectureship 2013 霍英东教育基金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理及临床治疗技术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2009 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奖 2008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理及诊治策略 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奖 2008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理及诊治策略 中国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2008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遗传学发病机制和诊疗策略的研究 上海市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2005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遗传学发病机制和诊疗策略的研究 中华医学科技奖 二等奖 2005 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三等奖 2003 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2000 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 三等奖 “施思明基金”奖励